。但是,如果不是作为描述归纳实际状况的概念,而是作为体现应然的规范性要求的话,把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定位为当事人的证人却不一定合适。因为在我国 亚新,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杭平,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1]这次调查的对象法院之选择虽然由于时间关系及考虑到是否容易进入现场等因素,集中到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6.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释明权对证据失权的救济 法官释明权主要是指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声明或陈述的意思不清楚或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够充分而误以为自己所 举证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22. [7]谢文哲.论法官阐明的理论基础[J].法律科学,2004,(5). [8][日]矶村义利.释明权[A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296.html -
了解详情
由审理案件的法院或举行审理程序的法院签发证人传唤令状,来保证证人出庭作证。在美国的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发出并送达传唤令状,促使证人在主事官面前作证。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证人不出庭或不提供证言,则将被处以藐视法庭罪,并且承担其他有关的后果、制裁及救济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55.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分类说。 按照法律要件分类说,我国民事诉讼中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应当是:(1)凡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只需对产生权利或法律关系的特别 承担时,积极事实易于或者能够证明,消极事实难以甚至无法证明,这是应当充分考虑的。 [2]参见[德]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责任问题》,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3.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程序;把举证责任制度引人执行程序;为保证程序公正,应当用中立性、被动性的理念指导执行工作;为体现程序公正,法院应当平等地对待债权人与债务人。这些理论 。被动性要求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和抗辩事由、提供的证据资料,根据当事人质证和辩论的情况做出裁判。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主义具体表现为处分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02.html -
了解详情
,将申请执行期限统一延长为2年,这既体现了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平等原则,而且也有利于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人利益。另一方面是 ,单位为湘潭大学法学院。 【注释】 [1]吴坤.一件以代表议案为基础的法律案透视民诉法修正案草案形成过程[N].法制日报,2007-6-26,4. [2]全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6.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认为,法律规定某一事实由哪一方当事人负担举证责任,就称为举证责任的分配。 (二)、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1.依据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分配 被免除责任。一般来说,举证责任倒置应当由实体法加以规定,且主要应当限定在特殊侵权的范畴。但《规定》并没有将举证责任倒置完全限定在特殊侵权,例如,关于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68.html -
了解详情
又叫传来证据。 (3)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凡是能够直接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叫做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必须与其他证据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享有的权利应当是一样的,故律师调查取证也应当二人共同进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04.html -
了解详情
;到1993年调解结案数为1224060件,判决结案数487005件,分别占结案总数的58.5%和23.2%。可以看出,调解结案率虽有所降低,但与判决结案率 民事诉讼法把调解与判决作为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不同方式,共同规定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是不科学的。调解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而判决是建立在法制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7.html -
了解详情
内涵的补充、扩展和完善。 二、查清事实、分清是非与和稀泥 1,民事诉讼法规定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事实上,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 调解比判决更符合法官的切身利益。民事诉讼中的调解者即法官,在对具体纠纷的解决持有自己的利益时,往往可以看到他为了使当事人达成调解的合意而施加种种压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