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由定义可见,犯罪构成具有如下几个特征:其一,犯罪构成是由刑法所规定的。刑法对犯罪构成的规定是通过总则性规定和分则性规定共同完成的 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二)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成立单位犯罪必须具备的单位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077.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作为犯罪来处罚。? 笔者认为,解决刑法的严密化与刑法的明确性要求之间的矛盾的关键,是在犯罪构成的事实要件中删除不影响行为的危害程度和罪过形式的描述性、 共同本质,能够使人们据以认识和判断行为的同质性,又能避免因构成要件的过于具体而导致的挂一漏万,使刑法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在不违背明确性原则的前提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74.html -
了解详情
假设或可能成了现实,即一定的危害行为与法律所规定的某种抽象的犯罪行为的类型相符合,抽象的犯罪行为的类型就由具体的犯罪行为事实所现实地表现出来了。 决定质的根据,也包括犯罪行为实施前行为人的一贯表现以及实施后行为人的认罪态度等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量的根据,进而提出仅以符合犯罪构成的事实作为刑事责任的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72.html -
了解详情
,也就是说行为人如果只破坏其中一项,就不符合该款对犯罪对象的要求,不能构成犯罪,将导致对犯罪行为的放纵。 利用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 规定,只有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故单位不能成为侵入计算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主体。而单位危害行为对我国刑法又确实造成了冲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911.html -
了解详情
未予涉及, 即不作为立法者所关注的成罪之量的影响因素。事实上,作为影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行为之危害程度的因素,不仅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销售 犯罪行为一般说来不仅在于其行为对社会具有危害性,这种对社会具有的危害性质, 应该是一切违法行为的特点,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但不能构成犯罪,而且也不能 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0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形式,按照现有刑法规定就可以处罚;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犯罪的行为形式不增减罪行的社会危害性,也不对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有加重或减轻的影响。我认为,立法机关的这种观点不 本罪的犯罪对象;(2)本罪的危害行为表现为提供前述犯罪对象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不构成本罪;(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1.html -
了解详情
。其次,作为量刑根据之二的犯罪性质,只能解释为行为构成何种具体罪行,讲的是正确定罪。因为只要证明某人行为中具有法律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的一切因素,也就证明了 仁译,商务印书馆1993版,第533534页。转引自何伯生《数学对法律文化的影响》,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 [33]如前所述,依法设置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669.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主客观相统一原理,量刑的根据应当是客观危害与主观恶性的统一。所谓客观危害是指犯罪行为对社会主义关系的侵犯或者威胁,主观恶性则是指犯罪分子通过 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影响行为刑事责任程度的因素各有不同。 其一,基本法定刑。确定基本法定刑的基础是犯罪构成事实,立法者以对未来某种犯罪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71.html -
了解详情
的目的是解决在一危害行为符合多个罪名的犯罪构成时如何选择适用法条来定罪的问题。定罪,即确定罪名。而犯罪构成是罪名的基础,罪名是通过对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进行分析 法条竞合的立法表现。[80]2、国外法条竞合的适用法条原则受德国刑法的影响,林山田教授对法条竞合种类的划分和处理原则与德国通说无二。而学者张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67.html -
了解详情
为刑法学界所接 受,而且这种观点也影响到法理学界,一般违法的构成基本上是按照犯罪构成模型加以确立的。由于责任能力是违法的要素,所以不具有责任能力之人实施 之人的危害行为排除在犯罪研究之外,强调有责之违法,故某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也就构成犯罪,刑事违法和犯罪 具有相同的内涵。对违法观念以及对犯罪构成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