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 平等是自启蒙运动以来各派思想家论述得最多的理念之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均于宪法中确定的基本原则,尽管其实质内容各异,然平等 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4]参见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5]马克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38.html -
了解详情
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也是在这次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51999年宪法修改则进一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论、服务论等观点。对于其主要内容,参见武步云:《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公共权力论》,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3期;叶必丰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76.html -
了解详情
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也是在这次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51999年宪法修改则进一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论、服务论等观点。对于其主要内容,参见武步云:《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公共权力论》,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3期;叶必丰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74.html -
了解详情
其次,国家政策入宪是社会法治理念的形式表现。政治宪法在宪法理念上秉承自由法治传统,自由法治传统奉行极端个人主义,认为宪法的作用只是通过规范政治与国家 祖国(相当于国防政策)。1968年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第一章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础”,第一节为政治基础;第二节为“经济基础、科学、教育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54.html -
了解详情
的统一,也相差不远。军阀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后汉的州牧,唐代的藩镇,清末的督府无不如此。平时中央权力很大,经过一次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www.law-lib.com/lw/lw_view.2004年4月25日点击进入。 [6] 西方有学者认为,要把所有人的思想统一成为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9.html -
了解详情
一限定语,而这意味着共产党一党专政地位的不可动摇。“社会主义法治”的提法同时也被用来抵制“法治”理论的普遍主义诉求,这时,“法治”又被冠以“中国特色”一词,从而与 事业,而是在社会与法律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甚至鲁莽的实验。但最终正如我们所见,对现代法制的要求、对法治理念的诉求,重又在中国社会扎根,取得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html -
了解详情
共和精神。 (四)《决定》充分体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 《决定》强调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 市场经济,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大做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明确提出:推进司法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504.html -
了解详情
》一文,通过对2006年学科热点问题法的现代性与中国法治问题研究、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人权哲学与权利保障理论研究、司法改革问题研究、法学方法论问题 ,将其共同提供的理论前提(理论-实践的分野与和合)吸纳其中。具体说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为毛泽东提供了基本的话语模式和分析基础,西方哲学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079.html -
了解详情
还进一步提出,为在发展、改革、创新中坚持法治、推进法治,应通过多种途径、形式,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公职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快体制、机制和制度改革,不断营造在 年版,第114页。 [18]马丁.洛克林著,郑戈译:《公法与政治理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8页。 [19]本杰明.内森.卡多佐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96.html -
了解详情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马克思主义法律学说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 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司法改革必须坚持 现状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为推进司法体制和机制改革提出更准确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由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部门对改革措施进 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1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