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印证:一是否定私有制民法的思潮盛行,列宁曾经指出,将罗马法典运用到苏维埃民事法律关系上是不可容忍的。〔28〕二是前苏联法背离罗马法系的传统,不接受 ,而只有同时考虑历史上的立法者的规定意向及其具体的规范想法,而不是完全忽视它,如此才能确定法律在法秩序上的标准意义。〔58〕不然,德国民法学者为什么时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44.html -
了解详情
支持保留物权法定原则而不赞成放弃物权法定原则,但是并不意味着就认为现行物权法和其他民事法律所确立的物权体系便是合理的。中国物权法需要建立一个怎么样科学的或者合理 的物权都不予承认,否则不利于规范和调整新型物权法律关系和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参见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4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27.html -
了解详情
, 指享受某一特定权利, 成为某类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在此意义上, 权利能力与法律人格不能等同。参见,尹田:论法人的权利能力,载于《法制与社会 行政主体理论批判,载于《北方法学》2008年第6期。杨解君:行政主体及其类型的理论界定与探索,载于《法学评论》1999年第5期。 [19]江平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2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对公共事务承担组织、领导、监督、管理职责的人员,如党务人员、人大代表及其常务委员会委员等。[48] (4)认为从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 不明确。 刑法将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作为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一个类型,显然是与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相区分的,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本质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55.html -
了解详情
, 指享受某一特定权利, 成为某类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在此意义上, 权利能力与法律人格不能等同。参见,尹田:论法人的权利能力,载于《法制与社会 行政主体理论批判,载于《北方法学》2008年第6期。杨解君:行政主体及其类型的理论界定与探索,载于《法学评论》1999年第5期。 [19] 江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655.html -
了解详情
出版的《刑事论文集》(第1卷)中发表的题 为刑事不法与民事不法的关系的论文中,首先提出命令理论与主观违法论的观点。同年,耶林教授在其《罗马私法中的责任 合理的解说。 1.不能合理地阐释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实施的危害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意义。为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要么是合法的,要么是违法的,而不存在着什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76.html -
了解详情
为其发生法律关系的基础,所以私法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着私法主体的发生法律关系的法律行为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私法中,只要确定了相关的原则与科学的制度安排, 。费安玲:《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的产生及其特点》,载《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1期。同时可参见李建华、许中缘:《论民事习惯与我国民法典》,载王利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913.html -
了解详情
补充,乃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也是对法律的漏洞进行填补的常见、有效的方法。[173] 2.法理与实证法的关系及其存在形式 (1)法理与实证法的关系 法理与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34页。李建华、许中缘:《论民事习惯与我国民法典》,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911.html -
了解详情
其发生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不当得利制度旨在实现矫正正义,有两个功能:一是矫正欠缺法律关系的财货移转。二是保护财货的归属。[29]一般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是: 法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3.郭明瑞、房绍坤、於向平:《民事责任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4.杨立新:《侵权法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坚持就尤为重要。在法国民法中,人不是被局限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这一意义上来使用的,而是自然法意义上的享有天赋权利的理性者。而在德国民法中,由于 ),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176页。 [41]龙卫球:《论自然人人格权及其当代进路兼论宪法秩序与民法实证主义》,载《清华法学》2002年第2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