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刑罚论之间过渡、缓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中国刑法学体系动态性任务即定罪、归责、量刑、行刑等的研究。特别是 版)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等等。 [17] 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张绍谦:《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邱兴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65.html -
了解详情
性。即不知情一方仅对自己行为的性质、状况、犯罪结果及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存在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事实的实现持希望或放任态度。而片面 影响片面共犯的成立。 4.片面共犯既可以表现为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还可以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有机结合作为与不作为是刑法中危害行为的两种表现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35.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犯罪行为论和因果关系论不符合。[ 2 ]刑法上的犯罪行为论认为,犯罪行为终了之后,随后发生的行为不能与终了前的行为并列作为犯罪构成的要件。因此 。因为交通肇事逃逸罪是故意犯罪,指使逃逸行为就可以以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共犯(教唆犯)来论处。 三、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具体建议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80.html -
了解详情
类型自以刑法规定处罚之犯罪类型为限。现行刑法规定处罚之过失犯,仅有实害犯与危险犯,而无行为犯及纯正不作为犯。[1]陈朴生也曾明确指出:论者有以 中不存在结果,行为人自然不必认识。如台湾学者林山田先生说:结果犯必须对于行为与结果之因果关系有所认识,始具备故意之认知要素。否则,行为人如对于行为与结果之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47.html -
了解详情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变化。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24]还有重大责任事故犯罪问题、[25]侵犯著作权犯罪 2007年版,等等。 [17]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张绍谦:《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887.html -
了解详情
,也有持否定观点的。但都不否定持有型罪名有其独特的法制价值。 (二)刑法因果关系理论 因果关系(causation)存在于结果犯的犯罪成立要件中。美国在 筛选出一部分(即法律所关注的那部分)作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第一层是第二层的物质基础,第二层则是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核心内容。从事实原因筛选法律原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64.html -
了解详情
的选择性功能.不负特定职责或义务的见危不救在这一选择过程中就产生了分化的必然性。(二)刑法因果关系考察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与结果之间决定与被 ,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72.[14]刘勉。论不作为犯[J].山东法学。1998,(3)。[15]马克昌。刑罚通论[M].武汉:武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29.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因果关系和罪过的确定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等一系列颇有价值的见解。正是通过学习特拉伊宁的著作,中国刑法学才建立了作为刑法学核心和基础的社会主义 了包括《共同犯罪论》(陈兴良)、《犯罪主体论》(赵秉志)、《刑法因果关系论》(张文、龚明礼)、《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赵秉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5.html -
了解详情
通说的观点,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考察,最根本的就是要审查实行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否合乎规律地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一方面,作为原因的实行行为, 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缺乏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绑架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也就不存在因果关系的相当性。只有绑架行为人实施的故意、过失行为导致被绑架人死亡的,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4436.html -
了解详情
通说的观点,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考察,最根本的就是要审查实行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否合乎规律地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一 方面,作为原因的实行行为 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缺乏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绑架行为与死亡 结果之间也就不存在因果关系的相当性。只有绑架行为人实施的故意、过失行为导致被绑架人死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8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