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明确的清单。人的主体地位具有四个价值向度,即人格尊严、意志与选择自由、主体意义上的平等以及维权与反抗,相应的,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中拥有四项重要权利: 仍不能达致目标之后才宜采取;微观上的比例原则又称为适度性或相称性原则,是指刑事诉讼中公权力的行使在具备目的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仍要考虑是否会给相对人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05.html -
了解详情
在强调国家公权不容亵渎的同时,必须有限地考虑被害人,毕竟被害人所遭受的痛苦国家无法感受和代替,倾听被害人的声音应是国家的理性选择。显然,刑事诉讼活动无法 内涵的恣意曲解。对于被害人上诉权的探讨目前虽然只是尚停留在理想状态,但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和地位发展历程来看,这种理想状态并非没有转化为现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90.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家》2010年第5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因其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也因频频出现的冤假错案,而受到了司法实务部门、学术界乃至普通 如何服从于社会利益。反射到法制领域,就形成了公权力的膨胀,忽视个人利益,这与现代的权利观是明显相悖的。 两《规定》虽然与时俱进,但如果思想观念仍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90.html -
了解详情
或代言人,因而不存在检察官程序地位当事人化的问题,从而也不影响其所担负的客观注意义务。 与刑事诉讼中相类似的,乃是提起民事公诉的检察官,究竟如何处理其起诉者的 会发生。 (3)检察一体化与客观义务的关系。这个问题既表现在刑事诉讼中,也表现在民事诉讼中。在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6.html -
了解详情
在刑事追究迟迟不能发动(犯罪嫌疑人潜逃长期不能归案,且我国在刑事诉讼中尚无缺席审判制度),公权无法行使时,私权也无法请求救济。 案例一: 2000年中, 模式特别强调民事诉讼的独立地位,将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不存在任何依附关系。英美法系国家,就不允许在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54.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者具有民事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处分权,检察机关利用公权力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显然是对上述主体处分权的干涉。{2}在民事诉讼中,诉权的取得者必须与发生 必需的,《刑事诉讼法》应该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的告知义务。 (三)明确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地位 对于检察机关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地位问题:有人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57.html -
了解详情
中,如联合国《关于检察官作用的准则》中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部分,其中的规定就是检察官客观性的明证,甚至可以直接将其视为检察官客观性的标志和表现。[6]这些 当事人的被告人(以及其辩护人)对立,在观念上,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14]在英美法系国家,人们甚至将检察官称为控方律师,作为官方律师,代表国家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74.html -
了解详情
是简单的以被害人为中心。二、刑事和解中被害人角色的正确定位 笔者并不是反对在刑事诉讼中提高被害人的地位,而是认为必须把握好尺度以达到加害人、被害人和社会之间的 利益平衡,不能盲目地抬高或者基于理论需要而过度推崇被害人的地位,更不能以此出发来挑战、冲击国家公权力对犯罪等恶行的干预和惩罚。毕竟几千年的历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12.html -
了解详情
70年代以后,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了保护被害人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被害人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被害人的权利更加广泛。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 而忽略另一面,必然会违背刑事诉讼法的根本宗旨。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国家专门机关在追究、惩罚犯罪的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超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81.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三方都乐于接受的司法结果。从协商性司法模式在整个刑事司法结构中的地位来看,笔者认为,传统的刑事司法模式在引入当事人主义控辩式诉讼模式后又焕发出了 问题之一。正如有的学者所讲: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是对立的,双方的诉讼权利保障构成了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忽视双方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3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