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监督方式和程序:一是规定了对阻碍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违法行为的监督;二是规定了对违法取证行为的监督;三是规定了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 理由。有代表指出,在程序抗诉方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修订将面临至少三大任务:一是如何增加规定审判监督程序中的程序抗诉事由,不能照搬当事人申诉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115.html -
了解详情
统一体,因而必然牵涉到许多事实,即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许多事实的统一体。刑事诉讼中的案件事实是认识主体对案件有关现象的感知和判断,而案件事实本身带有的复杂性 审判之推事是否未经参与审理,被告人是否未于审判期日到庭而迳行审判,辩护人未经到庭而迳行审判,判决不载理由,证人同一性事实之调查,证人之证言事实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69.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侵犯性之干预、对居住自由权之干预、对秘密通讯自由之干预以及对财产权之剥夺。[2]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 ,仅仅是规定被追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超期羁押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这不仅在司法实践中收效甚微,亦是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很大差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031.html -
了解详情
用诉讼主体理念强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按照诉的规律审视检警关系和检法关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要实现者是检察机关,该政策为 应当为检察机关在法庭上举证提供证据。因为公诉人要在法庭上举证,法律对证据的要求又相当严格,对方还有辩护律师质证,这种情况下侦查机关不仅应当为检察机关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911.html -
了解详情
与诉讼公正。因而,中国确立沉默权制度势在必行。 二、沉默权制度在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合理定位 中国在对待沉默权问题上,主要有三种观点:持肯定说观点的 的适用范围,规定必须给没有委托辩护人、又确实需要法律援助的被告人指定辩护人,以便被告人在律师的帮助下,自主的决定是否在诉讼中保持沉默或者拒绝回答问题。 三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25.html -
了解详情
条的规定,法官在庭外进行搜查、扣押、勘验、鉴定等活动时,检察官、被告人或辩护人可以在场。第159条规定,法官在庭外询问证人时,检察官、被告人或辩护人没有 的吸收和接纳。但是,从现有法律关于法官证据调查权的规定来看,与日、俄等国的混合式诉讼相比,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主义色彩仍然十分浓厚。这一点集中体现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798.html -
了解详情
罪的责任在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而不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如果人民检察院提不出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法院应当做出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 角度出发,被告人不需要做任何证明的事情,提供辩护证据只是自己的选择,目的在于加强自己在刑事诉讼中的有利地位。 在刑事诉讼中,强调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36.html -
了解详情
。 强制辩护是被告人必须有辩护人为其进行辩护则法庭审判活动方为合法有效的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法院可以为其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 经庭审的举证质证,促使法官形成正确的心证。证人出庭率低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基层法院的刑事案件审理中更是普遍。要解决证人出庭率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96.html -
了解详情
《监狱法》、《国家赔偿法》等等。刑诉法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与一个国家宪政状况的关系极为密切。德国法学家罗科信将国家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状况比作宪政状况的测量 认识到裁判者不能与案件存在利害关系,也不能与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进行不适当的单方面接触。再如,人们认识到审判组织必须具有合法性,审判组织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132.html -
了解详情
;身体健康状况等)。正是因为证人证言是否真实可信取决于证人的以上各种素质,所以,在刑事诉讼中,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查获犯罪分子,并且不冤枉无辜,首先就要 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这就说明证人履行作证义务既可以采取出庭作证(即当庭口头陈述自己所知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