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与结果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联,该行为却因阻却构成要件事由的存在,而不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客观归责理论结合了因果关系与构成要件该 天.刑总要论[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286. {30}林山田.刑法通论(下册)[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192. {32}[德]许内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28.html -
了解详情
妊娠一样,是一种必然的现象。{4}(P319)因此,希望通过因果关系和心理责任论来确立刑法责任的归属问题绝无可能。如同Delbruk所说,对事实进行调查, 原理由犯罪人主导? 古典学派、实证学派不同的只是指向犯罪人的不同方面而已。刑法科学无非是研究犯罪与刑罚的学问,责任归属的判断自然是责任是否可以归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60.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犯罪构成事实(被确证的犯罪事实)是现代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的一个基础。中世纪意大利纠问程序中的Corpus delicti的概念,是指 所以,在这里讨论作为已然之罪和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罪与刑之间的这种因果关系不同于刑法因果关系,后者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05.html -
了解详情
公众对刑法的认同感,在我国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刑法理论在因果关系、不作为犯、违法论、故意、共犯、责任论等问题上都充分考虑了公众认同感问题。 ;在具体问题上的理论创新和反思;鼓励市民介入刑事司法裁判过程。 【关键词】刑法 公众认同 法益 规范有效性 裁判开放化 当前,与犯罪有关联的两个现象需要我们重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74.html -
了解详情
]周振想. 中国新刑法释论与罪案:下[M] .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 :1012. [7 ]储槐植,汪永乐.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J ] . 中国法学,2001 (2) :1452156. [8 ]白彦,优军. 虚假陈述侵权的赔偿责任[J ] . 中国法学,2003 (2) :100-10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00.html -
了解详情
对甲的伤害未达重伤程度的,应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关于同一性质的因果关系错误。刑法中规定的一些犯罪要求实际发生特定的结果为既遂(结果犯),因此成立结果 是判例既要维护刑事立法又要追求合理性所采用的变通办法[15]。德国1967年新刑法则确认:违法性错误如果是不可避免的,无罪责;如果是可能避免的,减轻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8.html -
了解详情
倡导准中止犯的概念并在立法中加以体现。 关键词:中止犯;准中止犯;因果关系;刑法 一、问题缘起:两个案例 案例1:张某在单位与领导王某经常发生 新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5页。 [3] 林山田:《刑法通论》,台大法律系1995年9月修订5版,第202页。 [4] 赵秉志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702.html -
了解详情
】渎职罪;环境犯罪;环境监管;失职罪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我国刑法第九章第408条规定: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2版,第58页。 [8] 侯国云:《刑法因果关系新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11页。 [9] 刘金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103.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是我作为评议人的一个发言稿。主讲人是劳东燕博士,题目是《风险分配、因果关系与刑法归责》(清华法学新视野第二期),其他参加评议的学者还有陈兴良教授 的持续用力,当然首先是她自己内在兴趣使然,但是恐怕不能说没有在上学时受北大刑法学研究风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作为陈兴良老师的弟子,受业师影响,会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04.html -
了解详情
轻、仅规定结果犯等等问题。 (三)司法执行的不力。 传统刑法理论主张必然性因果关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但是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具有隐蔽性、长期性 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12 月。 [18]田肈树:强化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2008年中国环境法学年会论文集》2008年10月。 [19]刘守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