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现实困惑之一,在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难以彻底贯彻。(27)在笔者看来,转化型故意杀人罪立论,是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为:首先,从刑法规定的条文 人死亡)的法律选用问题。(28)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如何认识和处理故意伤害致死的问题。对此,有的学者虽然赞同只要聚众斗殴中发生重伤或者死亡结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4408.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主观上具有过失。应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法院判决: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案例二:表哥捂死表弟案 Legal History,Volume 7(2007),p.1。 (28)劳东燕:《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1期,第52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132.html -
了解详情
、策刬、煽动、教唆、帮助邪教组织人员自杀、自残的,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2)相约自杀的处理。如果相约双方都亡,不存在刑事 不负刑事责任;相约自杀,由其中一方杀死对方,继而自杀未成或者放弃自杀的,应定为故意杀人罪。 引起他人自杀的处理。 (1)正当行为引起他人自杀,不存在刑事责任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954.html -
了解详情
乙已经死亡),顿感无助,徘徊许久后搭乘出租车将乙送去医院。检方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起诉,法院判决甲过失致人死亡罪,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会发生危害结果,那就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从而就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是间接故意了。[32] 3. 如果能够证明行为人是在强烈情绪刺激而导致认知失调或者丧失认知的情形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019.html -
了解详情
首例,二审因被告家属努力赔偿而改判无期徒刑,但仍倍受争议,焦点在于该案罪过是故意还是过失。[1]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没有妨碍首例成为法律样本。随后,佛山黎景 方面是故意,也要求造成伤亡等严重后果才能立案,[46]但其刑罚却比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轻得多。再如丢失枪支不报罪,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97.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意代替之。如果行为人的犯意转换由低位转为高位,例如,行为人在故意伤害他人过程中产生故意杀人犯意并将他人杀死,对行为人只需按高位犯罪的既遂论处 中止内容体现出来。采用这种方式处理案件,最终对行为人的行为是以诸如强制猥亵、伤害等低位犯罪既遂定性处理。从刑法上分析,这种处理方式当然只能严格依照刑法分则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96.html -
了解详情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与刑法有关的轻伤害案件 根据我国《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 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二、未成年人故意伤害的量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45.html -
了解详情
首例,二审因被告家属努力赔偿而改判无期徒刑,但仍倍受争议,焦点在于该案罪过是故意还是过失。{1}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没有妨碍首例成为法律样本。随后,佛山黎景 方面是故意,也要求造成伤亡等严重后果才能立案,{46}但其刑罚却比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轻得多。再如丢失枪支不报罪,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03.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意代替之。如果行为人的犯意转换由低位转为高位,例如,行为人在故意伤害他人过程中产生故意杀人犯意并将他人杀死,对行为人只需按高位犯罪的既遂论处 中止内容体现出来。采用这种方式处理案件,最终对行为人的行为是以诸如强制猥亵、伤害等低位犯罪既遂定性处理。从刑法上分析,这种处理方式当然只能严格依照刑法分则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