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权利的基本问题1、权利概念“权利”一词在古代汉语里很早就有了,但大体上是消极的或贬义的,如,所谓“接之于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 本身为基点。另一类是从实证角度来界定权利。如,实证主义把权利置于现实的利益关系来理解,并侧重于从实在法的角度来解释权利。德国法学家耶林使人们注意到权利背后的利益。他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3.html -
了解详情
为主体确立范畴构架“范畴,是指各门科学的基本概念。”[49]列宁把范畴比作是人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通过一个个范畴,可以把认识成果 的影响,行政法学体系主要由行政组织法和行政行为法所构成,基本没有行政救济法的内容[64];而自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以后,以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国家赔偿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41.html -
了解详情
。”1 1969年,魏因伯格在一篇极为哲学化的论文《作为思想和作为现实的规范》中首次提出制度法律实证主义的基本概念,四年以后,麦考密克在完全不知魏 麦考密克认为他们仅仅在这一意义上才把自己称作法律实证主义者。至于实在法的疆域究竟应当扩展到什么地方或者实在法究竟应当包括什么东西,制度法理学却与传统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87.html -
了解详情
,即一种「非静态且具有内在倾向去寻求自我保存和满足」的本性。自然法的历史也可以从罗马时期的法学家观点中获得证实,例如西赛罗(Cicero)指出有一种 清晰的角色和地位。因此,主权随然仍是当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但是它的内容和角色也受到许多变迁中的国际政治现实所修正着,尤其是逐渐密切的国际合作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2.html -
了解详情
》与《世界人权宣言》一起构成了《国际人权宪章》,成为现代国际人权法的基本规范。 最早的第一代人权概念是指公民个人的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第二代的 之破坏以及侵略行为之应付办法”,但是,宪章并没有明文规定可以基于“人道主义”或人权保护的理由而对别国进行武力干涉,而且,该“应付办法”必须在联合国体系内,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92.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念和价值,很少认真分析中国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核心的特色所在。这就导致人们对经济法价值体系的认识偏向于构造法的基本价值之大拼盘,甚至产生了不重视 第3卷,第219页。转引自孙国华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群众出版社1996年P267.另外参见史际春《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7.html -
了解详情
中大鱼吃小鱼的事实中推出一种弱肉强食的权利。诡辩家卡里克利斯(Callicles)则把“强者之权利”(rightofthestrong)宣称为与“约定”法(conventionallaw)相对的“自然”法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指出,动物生活和人类生活的本质都是建立在强者对弱者持有先天优势的基础之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48.html -
了解详情
真正的建构。尽管法国民法典中没有采纳物权的概念,但法国的判例和学理都广泛地采纳了物权的基本概念,法国民法历来也严格区分了所谓物权(ledroitreel)和对 明确概念,更没有采纳物权一词。但在财产权的概念上,英国学者的论述也或多或少受到罗马法的影响。如“普通法之父”布莱克斯通曾经宣称:“没有任何东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85.html -
了解详情
逻辑的结论。很多时候,法律判断也显得确实是事实判断:比如,依据侵权法的过错责任原则,“有过错即有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即判断侵权行为人是否承担 中国的民法法学家来不及循序渐进、从从容容地地对大陆法系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透彻研习,便须跃马横刀,拼搏疆场。而我们在理论功底、研究方法以及信息获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5.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学首先表现为一种知识系统,即按照一定的逻辑原理将基于民事诉讼制度及其运行而产生的专门的概念、命题和原则有机地组合成民事诉讼理论体系。作为 有限、执行当事人不平等、优先执行和及时执行等应当成为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则。在法院内部建立一元化的执行机构有其合理根据,那么在坚持“法院是司法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