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违约责任。 第二、由于《劳动法》第31条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劳动者以任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这无疑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众所周知,劳动法规定的劳动 希望能够对劳动法的修改或适用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景森主编,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史尚宽,劳动法原论,正大印书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109.html -
了解详情
用人单位对因此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害赔偿范围主要包括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损失、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的损失、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的损失等,而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 和完善各地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保障制度来解决。对于因用人单位经营原因导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用人单位仍应向劳动者支付辞退补偿金,因为劳动者不应承担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44.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 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 的规定进 一步细化、补充、具体,这样才能在用工管理尤其是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占据主动地位。 3.强化程序观念现在法治理念十分注重程序,因为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43.html -
了解详情
用人单位利益和维护劳动者权益之间并不矛盾,应通过立法建立一种良好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制度,以使人力资源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作用真正实现优化配置。 劳动者 伟主编,第293页,武汉理工大学出版,2004年2月第2版。 ④《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第29页,2004年第三期。 ⑤《劳动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89.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这样做的,因此为了进一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建议增加规定劳动者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 包括两种情况: (1)一般性辞职。《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内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2)特殊性辞职。《劳动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1.html -
了解详情
了《劳动法》着重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宗旨。因此,笔者认为,按照前文所述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第3个特点处理此类补偿问题,是符合劳动法的立法本意且有利于解决此类 象以能喝酒、能陪客户跳舞等作为录用条件显然是无效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在适用此条款时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如何认定劳动者违反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209.html -
了解详情
、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是调整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合同法》在规范市场主体及其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 ,而产生违约责任。由于《劳动法》第31条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劳动者以任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这无疑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这便造成了法律规定与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28.html -
了解详情
的劳动合同上的合法规定,不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那么,对于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就几乎不存在什么障碍。 (二)实践中的问题 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颇多,本文在 内容,仅对本单位职工具有相对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本应体现劳动关系双方民主、平等、协商一致的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却失去了其应有的理性色彩,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1.html -
了解详情
的续订通知义务》) 用人单位没有履行续约通知义务 是 用人单位以维持或提高劳动条件续约,劳动者不同意续约。 否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074.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同? 案例二,甲企业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职工连续旷工两个月,企业可解除劳动合同。现职工乙连续旷工半年余。甲在乙旷工半年之际依《劳动 》上用人单位概念的提出就是公法私法化的生动体现。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包括劳动就业在内的社会生活实行严格而全面的控制,单位没有用人自主权。只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8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