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刑法典第242条、第249条、第253条以及第263条的规定,非法占有目的是盗窃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以及诈骗罪中所明文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而日本 行为人具有利用意思,因而构成盗窃罪。 区别盗窃罪、诈骗罪与侵占罪的关键在于区别占有的归属问题。我国刑法第270条规定的是基于委托信任关系的委托物侵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49.html -
了解详情
罪。由于该罪因其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隐蔽性,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此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难度有所加大。故对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的探讨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 其他处理。 五、共同犯罪主观故意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属于目的犯,因此其主观方面只包括直接故意,排除间接故意和过失。实践中,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0.html -
了解详情
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且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几种客观行为与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主观要素密不可分。[3]合同诈骗罪的 适用法律打击合同诈骗犯罪,进而达到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之最终目的。注释和参考文献[1]赵秉志《刑法学》中央电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04.html -
了解详情
密码本身也可能被冒用或者被破译,行为人通过破解的密码,获得他人信用卡信息,进而占有他人财产,本质是冒充他人身份的诈骗行为。因此,冒用用户密码进行网上信用卡支付 ,不应作犯罪处理。司法实践中,行为人有下列行为,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持卡人巨额透支后携款逃跑的;透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透支款项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50.html -
了解详情
鸡下蛋”的事实,应当按照民事欺诈处理。 所以,我们在理论上要坚持具备非法占有目的的主观故意,在实践中要严格把握证据,只要客观上存在法定犯罪行为的 客观地反映行为人履行合同规定的民事义务的诚意,也是认定行为人是否存在“骗取钱财” 目的的重要客观依据。一般说来,凡是有履行合同诚意的,在签订合同后,总会积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26.html -
了解详情
大,故应对其以金融凭证诈骗罪予以严惩。二、主观方面的问题1、对“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金融诈骗犯罪共有八种具体犯罪罪名,其中集资诈骗和贷款诈骗,还有 直接故意的支配下,才能完成犯罪。此外,诈骗类犯罪都是带有特定贪利目的的财产犯罪,行为人处心积虑,费尽心机,无非不过是为了享受所有权的内容,实现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60.html -
了解详情
侵占不动产的前提是己合法地持有或管理该不动产,如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等占有未成年人不动产的情况。如何理解“合法持有”后文将专门论述。侵占不动产的情形仅发生于 。这种规定与世界其他多数国家的立法类似。拒不退还是指行为人怀着坚定的非法占有目的,无正当理由,有能力退还、退赔而不退还、退赔「44」。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9.html -
了解详情
含有欺诈因素的行为是否是合同诈骗罪构成中的客观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有无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在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除看行为人是否符合刑法第 地反映行为人履行合同规定的民事义务的诚意,也是认定行为人是否存在“骗取钱财”目的的重要客观依据。⑨一般说来,凡是有履行合同诚意的,在签订合同后,总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3.html -
了解详情
密码本身也可能被冒用或者被破译,行为人通过破解的密码,获得他人信用卡信息,进而占有他人财产,本质是冒充他人身份的诈骗行为。因此,冒用用户密码进行网上信用卡支付 ,不应作犯罪处理。司法实践中,行为人有下列行为,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持卡人巨额透支后携款逃跑的;透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透支款项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39.html -
了解详情
,该纪要作为指导性文件明确列举了几种情形,诸如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无疑,这对于实践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是, 占有为目的。在这种情形下,对于一个仅仅有虚假陈述而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贷款欺诈行为在德、美等国必将受到法律的惩治,而在我国却可以以贷款欺诈的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