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认识犯罪概念的不同结构与功能,有助于中国刑法理论在不同的结构中吸取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理论视野,使中国刑法理论能够在正确的法律基础上与 社会或者公共利益,应当受到惩罚以威慑罪犯本人和其他人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无论道德错误还是可以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损害,任何行为都可以由法律规定为犯罪”。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57.html -
了解详情
特殊主体的身份,则指影响定罪或量刑的行为人人身所具有的特定资格或情况。”1“刑法上所要研究的是行为人的特定身份,即对决定刑事责任存在与否或影响刑事责任 刑法第400条第2款的规定定罪处罚;等等。对于这些司法解释的规定,该怎么认识呢;显然其不属于法律的明文规定,那是不是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规范性法律文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共犯不能成立,而结果加重犯的共犯却能成立,例如齐腾金作认为,刑法上规定的共犯是基于二人以上向着合一的共同目的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来把握 明确过失犯的实行行为的概念。在过失犯中,“行为人对构成要件之前的法律事实具有共同的认识和意欲,并带有这种共同的不注意的契机。”因此,他肯定了这种过失犯的共同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80.html -
了解详情
多变性(如很多国家的执政党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替),这更给行为人对当前某些价值观的认识制造了障碍。同时某些行为人因自身素质,信仰(如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等)及外界 非法行为。少数的行为人认识上的错误偏差并不能使他们免罪。他们的行为结果的危害性只好由司法人员来依法认定。 基于以上论述证明,我国刑法将故意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8093.html -
了解详情
的哄抢财物行为成立犯罪,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然而,由于哄抢财物行为具有多样性,刑法上有关财产罪(第263、264、267、268、269、276条)与相关法条( 过程中的公私财物。[16]该观点显得保守和滞后,已被立法、司法人员的认识以及司法实践所突破。立法部门有代表认为,哄抢财物,意味着财物发生转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6253.html -
了解详情
清事态,然后理性分析,最后才形成结论。多元化的现代格局瓦解了宏大体系,学术上认识和分析(知)的意义也许已超过了批判和变革(欲)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目前 身体、自由和财产等法益的保障功能,而这种使故意贬值的做法没有宪法上或刑法上其他基本原则的依据。{98} (六)被害人学的兴起 被害人的正式崛起,始自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2.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行为没有实际造成危害结果或者只是造成了较轻的危害结果时,便仍然是一种错误行为。[16]第三,过失犯罪多是疏忽大意,鲁莽草率,从特殊预防的角度看, 信赖原则也并不违背。 总结下来,否定论者多是坚持传统过失论的立场,认为危险并非刑法上的危害结果,过失危险犯盲目扩大了刑事制裁的范围,混淆了刑罚处罚与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13.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由行为人意识和意志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4}。 第四种观点认为,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是指由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5}。 第 实质也存在着认识错误。如前所述,危害行为实质为犯罪行为的客观性质,仅仅是行为的客观方面的内容,其准确称谓应为犯罪客观方面的行为要件,将其与刑法评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41.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行行为不仅要具有侵害法益的结果或者危险性,而且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侵害其所认识的特定客体的意思,如果行为人对未预见的法益主体不存在故意伤害的实行行为 为故意伤害,二者间不具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从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看,本案直接以故意伤害罪既遂论处有违责任主义 在打击错误的场合,行为人实际上是针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81.html -
了解详情
罪;公共秩序;社会风化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聚众淫乱罪这个从前在刑法上沉默的罪名,现在却因为马某聚众淫乱案发而变得沸沸扬扬。2010年4月 即被告人并没有违法性认识,硬性定罪,带来的可能是被告人更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我们不妨借鉴偷税罪的立法模式,以接受行政处罚与积极改正错误为条件来规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