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日本立法机关修改刑法典和制定单行刑法。{5}(P4) (二)日本近年来的刑事立法,主要表现为犯罪化,同时强化对被害人的保护,导致刑法保护的早期化与刑罚处罚的 非犯罪化的进步,并不等于刑法的进步,更不等于法治的进步。事实上,任何国家及其国民,都不会容忍危害行为,相反总是采取某种措施禁止、制裁违法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27.html -
了解详情
了改进和发展。关于犯罪的实质特征与形式特征的关系,苏俄学者指出: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因为只有社会危害行为才有可能触犯刑事法律。只有同时兼有社会 称:不仅在分析和判断犯罪时,必须从它作为社会危害行为的实质内容出发,就是在分析和判断犯罪构成及其各个因素时,也应当考虑到社会主义审判的这项极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69.html -
了解详情
典型的例子。另外,侵权人以间接形式侵害他人的行为,从损害的直接事实上来讲,只是在表现形式上不是直接诋毁、贬低他人商誉,产生的危害并不亚于直接的侵害行为,如 之列。(四)过错要件的规定有失偏颇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商誉诽谤行为及其后果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从现有立法看,只有主观上是故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46.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不同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审查的对象仅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行使职权行为的表现形式、性质不同,针对其引发的诉讼,起诉要件、审判方式、举证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第49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97.html -
了解详情
后一种行为是不作为。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不作为和作为,同样为行为的表现形式。其次,从权利与义务关系角度出发,权利与义务作为同一法律关系的不同侧面 的后果,因此可以说并非一切违反作为的法律义务都能构成不作为犯罪。作为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之一,不作为应该从刑事法律意义上进行判断,否则无异于混淆各部门法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1.html -
了解详情
反革命罪名分别归入外患罪、内乱罪两个罪名,然后以列举的方法对其中最严重的危害行为规定死刑。这样,政治犯罪的死刑就可以仅余两种,即不影响对反革命 死刑的实际执行。但目前刑事司法中,在适用死缓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方面。第一,是没有充分强调死缓制度适用的对象就是罪大恶极应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58.html -
了解详情
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说,行为人已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的社会危害性,这是任何故意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认识因素,也是犯罪故意区别于心理学上一般故意的 同时也是对结果性质的评价。至于违法性意识则是社会危害性意识的法律表现形式。只要行为人具有社会危害意识,即使其没有违法意识,也成立犯罪故意。但在某些特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6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观点。不过这类观点又各有差异。有的认为行为犯就是形式犯,如“行为犯既遂又称形式犯既遂。是指以一定的危害行为完成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既遂。”(注:徐 犯罪构成。表面上看,成立标准说强调犯罪构成的作用,实质上这是把犯罪构成过于简单化的表现。相反,既遂标准说是在运用犯罪构成的基础上,确定对既遂犯的处罚,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7.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本文着重就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问题进行阐析,探讨刑法因果关系的审查判断及其应用,以裨益于刑法学理论与实践。 一、中外古代刑法因果关系的审查判断 中国 行为同危害社会结果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形式在刑法中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危害行为在通常情况下合规律、必然地引起某种危害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20.html -
了解详情
漏洞是重要的黑客攻击手段之一{6}。而利用安全漏洞实施的网络黑客行为又可以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1)直接对计算机系统和正常的网络连接造成损害,使计算机数据 在侦查阶段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在客观上导致司法机关对恶意公布、售卖安全漏洞的危害行为很少在刑法层面上对其进行处理。 4.作为犯罪处理时往往量刑过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