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犯罪人的社会角色以及恢复受损社会关系的理念不谋而合。应该说,构建我国的恢复性司法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司法领域实现的重要举措,是司法和谐理念在实践 要求,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对于已立案但尚未进入检察阶段(刑事拘留、取保候审、逮捕等),当事人希望通过调解或和解解决纠纷的,公安机关可以委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208.html -
了解详情
(二)适用对象 根据1984年英国《警察与刑事证据法》规定,适当成年人介入制度适用的对象包括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年满17岁但有精神障碍的成年人两 第230-232页。 [10] 胡弿骜:《试谈推进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工作》,中英少年司法制度保释问题研讨会论文,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12月。 [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16.html -
了解详情
从贯彻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出发,还是基于遏制刑讯逼供的现实考虑,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改革必须直面以下选择:是否应该继续容忍侦查机关将犯罪嫌疑人当作查明犯罪事实的工具 ,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57条还明确将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作为被取保候审人、监视居住人的法定义务;在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中,拘传一般亦被定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0.html -
了解详情
也不具有强制性。现有制度能否解决这些缺失呢?对于有犯罪嫌疑的人员,应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四章有关强制措施的规定分别处以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在 ,救助站根据受助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十天。由此可见救助制度只是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权宜之计,这些受助人员最终救助的实现还要依赖现有的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71.html -
了解详情
处。 关键词:财产保全担保;信用担保;解除担保;当事人合意 民事诉讼财产保全担保制度研究 绪论 早在198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前扣押船舶的具体规定》中, 由有经济条件的个人提供保证,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取保候审的保证人的规定。第一,保证人须与本案无牵连。第二,保证人有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752.html -
了解详情
内,他们必须履行5项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遵守取保候审有关规定;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完成学业;每人每月至少从事一次公益 ,在此共识下,各部门各机构纷纷出台各项规章制度,以致涉及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罚制度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繁多杂乱,甚至相互抵触。立法的混乱必然导致司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7650.html -
了解详情
先行拘留, 留置措施自动解除。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的十日以内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在特殊情况下, 决定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于刑事诉讼法, 并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自身特质的职务犯罪追诉体制。8然而, 这种制度分离模式也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第一, 作为一种特别的职务犯罪追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8355.html -
了解详情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确有效实施,根据法律和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 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审查羁押的必要性,经审查认为没有继续羁押必要的,应当变更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七、侦查机关的职责 22.权利告知和听取意见。公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8741.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隐匿、转移财产,有赔偿能力而不赔偿损失,则不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程序选择权,不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的,不影响 、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审查羁押的必要性,经审查认为没有继续羁押必要的,应当变更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七、侦查机关的职责 22.权利告知和听取意见。公安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8568.html -
了解详情
14:07:33 | 来源:中国法院网宁乡法院 | 作者:马建波论文提要:当前我国逮捕制度存在许多问题,诸如逮捕条件模糊不明、逮捕目的异化、检察院逮捕决定权的滥用问题 ,对于有可能判处徒刑以下刑罚的,在审查时,可以适用其他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第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观意图也是实行羁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2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