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1979年刑法第132条与1997年刑法第232条的法条表述均为: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 补偿抚慰被害人,尽可能在减小被害人物质损失、精神痛苦的同时,促使其注意力从一定要判处死刑上转移开来。当然,总的来说,民众这种死刑报应观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838.html -
了解详情
如此,对于死刑的从轻处罚可以为死刑缓期执行,而对死刑的减轻处罚则不能为死缓,而应直接减为无期徒刑。这一差异也是减轻处罚与从轻处罚有无法定刑突破 适应的原则。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根据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因家庭暴力引发的以暴制暴型故意杀人案件中,对犯罪分子判处的刑罚有死刑立即执行、无期徒刑、13年有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958.html -
了解详情
和加重区间。一旦种类和区间确定,下一步是确认量刑因素是否存在。 图1 故意杀人量刑区间 ┌──┬────┬────┬──────┐ │动机│减轻区间│基本区间│加重区间 │ ├──┼────┼────┼──────┤ │一类│3-5年 │4-6年 │5-7年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66.html -
了解详情
权私权性质的权利,须从公私法多层面考察才能折射出其价值。尤其针对故意杀人等恶性犯罪行为单纯仅靠侵权法提供的救济明显不足。[64]即便侵害生命权的 要痛改前非。最后,法官根据双方真实意思表达,并依照法律,对被告人王作出一定程度的从轻处罚,一审判处死缓。参见《广东东莞尝试赔钱减刑 抢劫犯赔5万获轻判死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25.html -
了解详情
和灵活性,统一死刑适用的标准,确保死刑的适用不因区域不同、时间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进而导致司法的随机性。此外,死缓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都应该成为限制死刑实际 暴力犯罪中,如抢劫过程中的致人死亡、绑架过程中撕票、放火与故意杀人竞合等故意犯罪,对这些犯罪类型可以通过运用一定的立法技术,统一将其转化为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580.html -
了解详情
各被被告人罪责的大小,只会对其中地位、作用最突出、罪责最严重者判处死刑,而对其他被告人适用死缓,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一步实现罪刑均衡 财不能杀人的,而在犯罪的实行阶段其他被告人为制止被害人反抗或者杀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则其他被告人的罪责大于起意者。就不能认定提出犯意者罪责最大。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989.html -
了解详情
拘捕。同年 10月13日,湖北省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佘祥林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95年1月10日,佘祥林上诉至湖北省 多年,我国发生许多已经无法弥补的冤案。比如,1987年发生湖南怀化的 藤兴善杀人碎尸案,被告人之冤情已无法换回,因为被告人已被于1989年被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278.html -
了解详情
重刑规定在前面,轻刑规定在后面,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也就是说,立法者认为,故意杀人罪通常情况下都应当判处死刑。立法的重刑倾向导致司法实践中 禁止适用死刑的罪犯的范围,规定对精神障碍者(未完全丧失刑事责任能力)、呆傻者一律不得判处死刑;严格控制死缓改判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规定除在死缓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0.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过错、刑法的谦抑性等)令人难以理解。现在,决定对被告人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还是死缓的重要根据,在于矛盾是否由民间纠纷引起、被害人是否有过错及其过错程度 呢?按照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的三阶层或者二阶层体系,13周岁的人故意杀人也是违法的,当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此外,上述观点原本将违法与责任融为一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6.html -
了解详情
五个是针对涉及生命的犯罪,且其中的四个是针对故意杀人这一类犯罪的,有且仅有两个是关于判处绝对死刑的规定。而在我国刑法典四百多款法律条 的经济学分析》,载《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1年13卷3期 [14] 苗向锋 《死缓制度的当代命运》,载《郑州大学》 2003 [15]黄素萍. 《论我国刑法中死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84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