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分家析产。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接受子女赡养是老人的权利,继承遗产是子女的权利。从理论上说,权利是可以放弃的。因此父母放弃被赡养的权利,子女放弃继承 埃利希指出: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于立法,也不在于法学或私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2]因此,我们不必固守僵化的理论,法律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当社会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5813.html -
了解详情
转让股份附加其他条件。《意大利民法典》第2479条就规定,股份根据股东生前行为和死因继承行为而转移,但是,设立文件(相当于公司章程)有相反约定的除外。《韩国 对股权转让条件做出的规定,是不明智的。而且,承认章程对股权转让的限制也是世界各国公司立法的通例,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可以认为,除法定条件以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0223.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的原理及自我决定权会更受重视。[24]立遗嘱也许现在还不是我国国民的通常习惯,但立法上完全可以加以引导。 (四)必留份与特留份的共存 从立 其利益范围内,对其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在美国,一般情况下实行间接继承制度,继承开始后,遗产不是直接转归继承人,而是作为独立的遗产法人,由遗嘱执行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473.html -
了解详情
上台的。尽管史书极力为之避讳,但透过重重的文字红幕,我们还是可以窥见兄弟相残的斑斑血迹。最高权力继承危机小则在朝廷内形成灾难,殃及王公大臣;大则酿成 许多需要快速决策的事,往往久拖不决,酿成本来可以避免的社会灾难。例如,中国古代的饥荒多半是专制政体所造成的。荒年来临,是不是开创放粮,地方官常常不敢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296.html -
了解详情
让侵害者承担停止侵害的责任。其三,人格利益继承说独创了一个人格利益所有权的全新概念,使人联想起是不是还有债权所有权、知识产权所有权等概念,人格利益 利益可言,我们无法要求侵害者向死者给以损害赔偿,也无法要求侵害者向死者赔礼道歉,所以,侵害者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人民法院还可以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12.html -
了解详情
。 上文提出而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里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是不是当地认为女性的嫁妆娘家本来就有资格继承?要不然,人们怎么会以这笔财产作为讨鼓旗的底线 我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某些认知。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而不是法律社会,早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乡村社会中亲情维系与断绝的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41.html -
了解详情
适应的问题,防止误信、误传甚至落入某些西方国家为我们设计的所谓公民社会的陷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是过多地把政府的事情交给社会去办,而是要确保 渗透到一切社会管理活动中去,社会管理就会得到更大改观。 创新社会管理,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社会管理文明成果。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传承最好的文明之一,几千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534.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性条款,反之,给适用者留下较大空间的条款则是不确定条款。下面我们首先从确定性条款谈起,然后再重点讨论不确定条款。 一、清代立法者在法律确定化方面的 过程恰恰即是清代立法者对条款的确定化过程。 而具体到五刑例文的内容来看,更是可以看出其刑罚确定化的过程。古代律典之所以总是以五刑作为法典的开端,说明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85.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性条款,反之,给适用者留下较大空间的条款则是不确定条款。下面我们首先从确定性条款谈起,然后再重点讨论不确定条款。 一、清代立法者在法律确定化方面的 过程恰恰即是清代立法者对条款的确定化过程。 而具体到五刑例文的内容来看,更是可以看出其刑罚确定化的过程。古代律典之所以总是以五刑作为法典的开端,说明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78.html -
了解详情
帮助法官作出合理裁判的法典。[29]物权法是当事人的自治法、任意法,断然不是法官等国家司法、执法官的任意法,我们完全可以说,民法对他们来说具有十足的 许可对荒山、荒地等农地使用权的转让和农地出租、农地使用权出资、农地再发包、继承方式的处分(其第242、243、244、247条),只禁止农地承包权的转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8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