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缠诉,任意开启再审程序,既影响和破坏了法院生效裁判的稳定性与权威性,又浪费了国家宝贵的司法资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意见》第206条规定“ 暗箱操作,导致了当事人反复申诉和司法机关公信力降低的不良后果。(二)、启动主体的多元化1、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1款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8.html -
了解详情
裁量权,从而为不正之风开了方便之门。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85条的规定,再审的事由包括:(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因此,应当予以改变。5、关于驳回再审申请通知书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申诉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经过再审立案审查,认为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1.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国家法律对审判监督程序构建一个独立而完备的体系。然而我国三大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却相当简略,如我国民事诉讼法设置一审程序条文为39条,而规定 规定:"申请再审或申诉一般由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适用〈关于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第3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3.html -
了解详情
首先需要明确谁有权启动民行检察监督程序。 (二)现行的法律依据 1、民事诉讼法中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十六章专门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民行监督的对象 自动进入民行检察监督程序。如果案件经审查发现生效裁判存在错误,而当事人又申请撤回申诉的,是否准许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若错误达到抗诉标准,检察机关应不予准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64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所有正犯与共犯负连带责任的规定,法官将责任的承担扩充至有关联的犯罪案件中,不仅提高了诉讼效率,而且使民事原告人从中获益;(4)有利于法院正确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 [17]顾昂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胡康生、李福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43.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事人。 2.再审对象。再审对象是确定的终局裁判和调解书。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意见》)第 按照普通程序提起变更之诉,而不能适用再审程序。 (四)申请再审理由过于原则不易把握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再审法定理由过于原则,法官可随意掌握,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5.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法律提出。 二十二、哪些人可以申诉? 根据原刑事诉讼法规定,可以申诉的人很广泛,包括当事人本人和被害人以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和家属。其他了解案件情况的公民 只适用于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所谓悔改或者立功表现,根据我国劳动改造条例的规定,是指:一贯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对所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44.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序性规定在现行法中却付之阙如。 在审判实践中,对当事人申请再审后的立案审查程序,仍沿用了对申诉的处理方式[5],其主要依据是最高法院《关于各级 的审理及裁判。此规定值得我国借鉴。 (二)关于再审的审理方式 对再审案件的审理是采用书面形式还是开庭审理,《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规定。一般认为,按照第一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效率的裁判能够通过法定程序予以纠正。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再审程序。 二、再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与申诉的概念辨析 在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大家往往把再审 在进行合议。笔者建议用补正裁定来纠正。关于补正裁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补正裁定适用于补正判决书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45.html -
了解详情
的本质,决定了审限与效率,并决定了司法的价值与权威,因此,针对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设立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改进与完善其程序显得更加 举出的新证据﹖笔者认为,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的界定,应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4条《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