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财物持信用卡消费或者提取现金,都谈不上是透支行为,而是直接的诈骗活动。 恶意透支主体是否包括“骗领信用卡人”?有人认为,要对“骗领信用卡人”具体分析才能 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构成犯罪。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8665.html -
了解详情
这11个债权人背后还有120多个出资人,但并没有引发群体性事件,仅仅因为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经济损失特别严重而适用死刑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这里还有必要指出 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系量刑不当。该案复核期间出现新的证据,可能影响对秦星是否构成立功的认定,依法应予查明。因此,最高人民法院不核准死刑,发回湖南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2538.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 。在认定原被告双方存在间接竞争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天津小拇指公司登记注册“小拇指”字号是否构成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杭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727.html -
了解详情
短,也应按合同诈骗罪既遂论处。至于退货情况,可以在量刑时作为从宽情节予以考虑。相反,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诈骗的故意和目的,事实上也没有使他人的财物所有权关系发生非法转移,即使占有时间较长,也不应认为是合同诈骗罪。 二、奉命办事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案例中,张某、吴某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928.html -
了解详情
短,也应按合同诈骗罪既遂论处。至于退货情况,可以在量刑时作为从宽情节予以考虑。相反,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诈骗的故意和目的,事实上也没有使他人的财物所有权关系发生非法转移,即使占有时间较长,也不应认为是合同诈骗罪。 二、奉命办事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案例中,张某、吴某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545.html -
了解详情
,并没有将被害人的心理态度作为明确的罪状要素,使得刑法理论解释诈骗罪的诈骗行为程度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二)修正诈骗罪罪状要素的表现 诈骗罪 是行为人的目的所在,其目的在于取得财物。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区分的依据是被害人交付财产是否自愿。⑹对于被害人处分行为的认定是界分盗窃罪与诈骗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209.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犯罪滋生之物),无论对方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这种财物终将被没收,因而可以将这种财物称为不法财物,将这种类型的诈骗称为骗取不法财物型;(二) 契约时采取欺骗手段,与通常交易中采取欺骗手段没有任何不同。嫖娼费可以成为诈骗利益罪的对象,因而应肯定诈骗罪的成立。[32]韩国大法院判决也指出:一般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858.html -
了解详情
,在构成转化型入户抢劫的情形下,须明确前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进行严格的限缩解释。 入户盗窃、诈骗、抢夺未达到数额较大定罪标准的,在认定转化型入户 重犯的既遂形态,当具备法定加重情节却又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全具备基本犯罪构成时,则成立情节加重犯的未遂形态。 在入户抢劫犯罪行为当中,着眼点不同,所以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549.html -
了解详情
复杂的问题,且人们长期对此问题的认识不一致,导致了实践中缺乏认定集资诈骗犯罪数额的统一标准,从而不利于依法处罚犯罪行为。因此,迫切需要从理论上 危害性比一般的诈骗罪要严重。而犯罪数额是判断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的要件之一,明确其认定标准对正确处理集资诈骗案件相当重要。正确认定犯罪数额不仅有利于依法处罚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0033.html -
了解详情
意思说明,但在引起被害人错误认识的情况下,该行为仍构成诈骗中的欺诈。因此,行为人作出的意思说明是否符合事实,在欺诈行为的判断中并不重要,它并不能 和支配了这种危险状态,从而给被害人财产造成了损害。 结论 作为交往性犯罪的诈骗,引起被害人错误认识的欺诈并不仅限于行为人作出虚假意思说明的行为。如果根据正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4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