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价值评价,仅仅根据法定的认识的判断就可以认定的场合。例如,关于杀人罪的客体“人”,尽管对于“人”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在学说上有争议,但只要确定其 的结果。因此,我国刑法总则的犯罪故意的概念决定了“淫秽性”这一规范性构成要素是故意的认识因素。 二、“淫秽性”认识错误的实体处理 日本学者前田雅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侵害的犯罪对象乙一定不同于其本意上要侵害的犯罪对象甲。如果犯罪对象甲==犯罪对象乙,那么就不存在什么认识错误的问题,当然也不属于本文所要讨论的 前提1的行为不为刑法所规范的话,就不存在什么事实认识错误的问题。而实际发生的侵害究竟必须构成犯罪呢?认为这属于事后判断的问题,也就是说行为人实际实行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4086.html -
了解详情
更迭,废除旧法统,开始全面采用苏俄法律理论。在刑法上亦概莫能外,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引入了苏俄刑法学的四要件的犯罪论体系,一直影响到今天。这是中国犯罪论体系 学规则本身就包含着价值内容,这是一种法内的价值判断,法教义学规则使这种价值判断得以规范化与确定化,减少法官的判断难度。但在法教义学之外还存在着法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2377.html -
了解详情
注意义务在民法上的地位与刑法上的注意义务源于过失犯理论相类似[3],民法上的注意义务亦源于对过错(主要是过失)的判定,作为过失判断的一种 考虑,我认为,这u24615种做法是错误的?,是把“注意程度标准人”的外延无限度地扩大,进而使之等同于整个社会的“注意程度标准人”的必然结果。换言之,在注意义务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7764.html -
了解详情
其合宪性判断更接近于立法论层面的判断,其判断结论是围绕某一司法解释中确定的适用标准或者规则是否合宪以及应否废除。 [7]例如《刑法》中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论宪法规范》,《法学评论》1994年第6期。笔者的认识是,宪法规范包括规则(实体性的和程序性的)和原则,理由是只有这类宪法规定才能直接用于指引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002.html -
了解详情
其合宪性判断更接近于立法论层面的判断,其判断结论是围绕某一司法解释中确定的适用标准或者规则是否合宪以及应否废除。 [7]例如《刑法》中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论宪法规范》,《法学评论》1994年第6期。笔者的认识是,宪法规范包括规则(实体性的和程序性的)和原则,理由是只有这类宪法规定才能直接用于指引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740.html -
了解详情
致命的,作为义务是成立犯罪的关键,但它的判断依据却在构成要件甚至刑法之外;尤其在保证人概念出现后,不真正不作为犯成了广义上的身份犯,⑻这对于构成要件而言 基石。不真正不作为犯理论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违法本质观的认识。德国的犯罪论存在浓厚的行为无价值论色彩,这和德意志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和社会秩序意识是分不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322.html -
了解详情
更迭,废除旧法统,开始全面采用苏俄法律理论。在刑法上亦概莫能外,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引入了苏俄刑法学的四要件的犯罪论体系,一直影响到今天。这是中国犯罪论体系 学规则本身就包含着价值内容,这是一种法内的价值判断,法教义学规则使这种价值判断得以规范化与确定化,减少法官的判断难度。但在法教义学之外还存在着法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174.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度等客观要素、行为动机和目的等主观要素、行为的有责后果以及行为人行为时的精神状态:法律认识错误以及期待可能性等狭义的罪责程度;同时,行为人行为时的人格 监狱行使也不利于对个人劳动权利的保障。刑法第46条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而对是否有劳动能力的判断,交由监狱进行,显然不利于被执行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309.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度等客观要素、行为动机和目的等主观要素、行为的有责后果以及行为人行为时的精神状态:法律认识错误以及期待可能性等狭义的罪责程度;同时,行为人行为时的人格 监狱行使也不利于对个人劳动权利的保障。刑法第46条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而对是否有劳动能力的判断,交由监狱进行,显然不利于被执行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2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