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述,一直是有志于追求科学性的法学的使命。战后日本宪法学界所形成的“二元多支”的宪法学体系中的宪法史学的理论构想,就反映了这种精神。[[14]] ,渠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美]E·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4][美] 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62.html -
了解详情
)何华辉《比较宪法学》;(2)董云虎等《世界人权约法总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3)韩德培、李龙等《人权的理论与实践》,武汉 活动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以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地位,把宪法的形式显得十分清晰。”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第11 -15页。 中国台湾宪法学家林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06.html -
了解详情
共识的基础上逐步地建立适合本国实际的理论体系与制度。 (五) 基本权利效力与宪法规范的生活化 宪法规范的生活化是当代宪法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宪法统治下的人们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2 145页。 [2] 克纳德〈统一德国宪法原论〉博英社1995年版,第219页。在本书中克纳得教授分析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016.html -
了解详情
的喧宾夺主,于实践,将程度不等地危及宪法秩序之安定性与权威性,于理论,也溢出了宪法学的基本立场。 至于如何判断一项价值可否进入规范,价值进入规范的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134页。 [14] 关于宪法变迁的理论,参见秦前红:《宪法变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 胡锦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9631.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程序规则。日本行政法学者铃木义男曾言:行政法学姑且假定其分别为总论与各论其主要之任务,乃由庞杂之各个法规中,抽出其共通之法理,予以得为其 建构实在法和旨在对这些实在法进行解释的概念和原则体系;[3]日本美浓部达吉吸取拉班德的理论,树立法学的宪法学研究方法,指出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常常应该是法学的,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0009.html -
了解详情
]杜钢建先生认为,就人权与专门学科的关系而言,宪法学与人权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宪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基本人权。宪法学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如何保障和实现基本人权 效力应处于特殊位阶,是一种综合性的效力体系,其效力低于宪法典,高于普通法律。参见韩大元:《试论宪法解释的效力》,载《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40.html -
了解详情
,其结论自然站不住脚,对我国宪法的实施乃至宪法学的发展,都难免负面的影响大于正面的价值。 六、结束语 中国现有的宪法渊源基本上就是包括历次宪法修正案在内的《 名》,《观察与思考》2001年第2期。 [4]参见章志远:《宪法惯例的理论及其实践》,《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5]参见强世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64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则根本无从谈起保障问题[7]。且我国公民宪法权利立宪中基本权利的内容过于原则化,规范表述过于笼统和概括,语言有欠周延之处,以至于对 权利变成抽象的权利符号的危险[8]。 (二)现有的宪法权利体系理念失衡。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宪法权利研究一直未获得相对独立的理论属性,也未能确立属于宪法学独有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65.html -
了解详情
同意这样的观点:宪法惯例是连接法律与政治的桥梁,是两者的综合表现。[50] 四、余论:对中国宪法学的相关思考 本文之所以选取宪法惯例作为考察对象,一方面是在于它 惯例的效力》,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3期;章志远:《宪法惯例的理论及其实践》,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肖潇:《宪法惯例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73.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无法在刑法领域得到实施这四个问题,探讨刑法的宪法和法治控制和制约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二、通过宪法实现对刑法的规范 553页。 [9] 刘守芬、牛广济:《试论我国宪法中的言论自由在刑法中的规制》,载《刑法学与宪法学的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7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