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窘境中。因此,本文侧重论证信息披露对于回避制度的基础性意义。 一、信息知悉:回避制度的基石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开庭伊始,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总要 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9]范智欣,郭艺.我国审判人员信息披露制度的建构[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1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内在的自治性内涵更具实际意义。据此,笔者提出所谓的程序的自治性,就是指在当事人和法院这对诉讼矛盾中,当事人处在诉讼法律关系的主导位置,是当事人而不 、定位与方式,载《法学家》2006年第4期。 [14]参见汤维建: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现代化改造,载《法学家》2006年第4期。 [15]参见汤维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5.html -
了解详情
法是否认可处分行为独立性 (三)中国民法典应如何构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引 言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分,为法律行为类型构造问题。是否实行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 ,以之分析处分行为独立性问题,颇具意义。 1、无权处分制度的规制对象 无权处分问题主要与权利(或法律关系)变动效果的法律规制有关,但是否认可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67.html -
了解详情
一套成熟的分析框架,但这只适宜于像民事法律关系那样内在结构较为简单的法律关系,而对于内在结构复杂、多样的经济法律关系来说,则显得不适应,以致用这种分析框架来描述经济法律关系,往往给人以呆板和形式化的印象,对制度设计帮助不大,并且对经济法学分论各章不便适用,即使适用也没有多大意义。这就需要寻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57.html -
了解详情
承认为法律上所谓物。[35]这种无限制的扩展理论,值得斟酌。能够成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与物理学意义上的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不仅具有物质属性 ,这是权利自身对其成为物权客体的内在限制性。内在限制性可以通过法律制度的设计,不断的进行突破,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权利的证券化,但外在限制性是对内在限制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49.html -
了解详情
》。但笔者认为,在总则中保留权利客体 制度,在理论上更有说服力,在现实上更具有实际意义。 1.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抛弃总则中有关权利客体 吞学派的学者以这三个要素构建民事法律关系理 论,从而抽象出了埋藏在众多民事法律规则之下的私法关系的本质结构。整部《德国民 法典》实际上就是基于民事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88.html -
了解详情
细节的法律规制,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相当周详严密的。但不言而喻,中国古代制定法上的这些相关内容,只能说是对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仅具大纲的规制 晋藩,朱勇。中国法制通史:第九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7]张晋藩。论清代民事诉讼制度的几个问题[J].政法论坛,1992,(5)。 [3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11.html -
了解详情
合伙企业制度无非是民法中合伙制度的高级形态而已。在客体层面,商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也是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格利益,这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致。在内容上, 适用商人章程或合伙协议,商人章程或合伙协议未作规定的,适用民事法律。对于时效问题一般意义上讲只能适用民法的规定,显然,若它们在本质上不一致,适用民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62.html -
了解详情
涉及到民法理念和各项民法制度的完善,涉及到民法结构上的逻辑性和实用性。这次,我们制定民法典不要忽视这个问题,否则它将使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系统的大厦失去一根有力的 立法的背景下,其含义是指除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物权而言。从传统民法的意义上讲,我国法律上没有财产权这个概念,而在学理上财产权通常指除人格权、亲属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397.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理论,错误地扩张了团体人格应有的法律功能,夸大了其法律价值和社会意义,严重偏离了法人制度的本来目的。[14]所以,法人、团体没有人格利益因素可言 。首先是宪法规定公民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和生存权等基本权利,为执行豁免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其次是《民事诉讼法》第222条规定,在提取和扣留被执行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