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权之客体指向是同一的,都是公司全部资产及其运作过程。所以权利之分离就不是物权法意义上的,在两个民事主体之间完成的所有权分化出限制物权这样的外部的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662页。 [58]刘学灵:论国家所有权人与投资主体间的法律关系,《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3期。 [59]李晓宁,邱长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22.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这样一种逻辑,无可厚非,无非是罗嗦了一点。有人说这种严格的位阶关系,凸显了犯罪论体系的科学性,我倒是没有看出这一点。 周光权老师的构成要件理论,应该说 。本文的主客体,并不是这个意义上的主客体,他是法律上的主体,是权利义务的承担着。而本文,作为更狭义的理解,仅是行为主体及其必要的动作和意识。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7.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并不具有道德否定评价的意义。例如,周永坤教授认为,法律责任的内容有制裁、补救和强制,而补救的主要作用是制止对法律关系的侵害及使失衡的法律 是为了避免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威胁。[38]正因如此,这种责任的实施机制不同于传统民事法律责任由特定当事人依据特定的请求权而启动责任追究程序,而是在社会利益的代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65.html -
了解详情
正当竞争法的主要价值在于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与其他民事法律法规所倡导的诚实信用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从应然意义上 竞争关系对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决定性作用及其具体运用(一)竞争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正确逻辑起点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作用于民法的调整对象而产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29.html -
了解详情
便合乎逻辑地要确认权利义务承受人的资格,即权利能力。在此意义上,权利能力担负着完成法律关系形式结构的任务,并不当然具有表彰或者替代人格的功能。进而也 人格权为主体制度所涵盖的观点未能将权利与主体资格在法律上做出区分。人格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人格权则是为了保证民事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59.html -
了解详情
而动用刑法;同时又在正确理解法秩序的统一性的同时主张财产犯的成立不以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无效为必要。概言之,刑法介入财产权的保护,要在秩序维持模式和民法依存 特定的具有某种经济价值的物品也被称为虚拟财产。参见于志刚:《论QQ号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载《法学家》2007年第3期。 [6]在日本,以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60.html -
了解详情
,其结论也许在一般意义上具有指导性。 本文拟从实证分析入手,通过对当下民事诉讼程序实践的过程分析,探知当前影响程序运作的各种力量及其互动关系,讨论我国民事 选择管辖法院,以及对法院管辖错误提出异议的规范。(2)民事诉讼法规范的是能够引起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诉讼行为。并非诉讼主体在诉讼过程中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
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共存,才能够担负起保护民事权利的重任。 (二)次生请求权作用及其保护民事权利的单一性 次生请求权是侵权行为法规定的权利。侵权行为法作为权利保护法, 义务人的角度来讲的,原权请求权是从权利人保护权利的角度来讲的。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原来的权利人因其权利受到侵害而取得救济权,而原来的义务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2.html -
了解详情
总则中保留权利客体 制度,在理论上更有说服力,在现实上更具有实际意义。 1.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抛弃总则中有关权利客体的规定,会造 成整 。规定其他组织的类型,其他组织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其他组织 的成立及其责任承担。(8)民事法律行为。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要件,可撤销的 法律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88.html -
了解详情
的态度。 三、商事通则能否将商事规范通起来 (一)民法的法典化立法模式及其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民法主要沿袭了大陆法系尤其是德国民法的形式逻辑体系,我国是成文法 [28]从调整对象的角度言,如笔者前文所述,商法调整的商事法律关系实际上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它并不是独立的一类社会关系。而且,是否构成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