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上实施了共同实行行为,因而每一行为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所以对丁的死亡结果都应当负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刑事责任。这被称为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2]。 互相补充。比如,二人抢劫他人,一人进行暴力威胁,另一人夺取财物。此例中,二人实施的行为都是抢劫罪的实行行为,但单纯地看都不完全符合抢劫罪的客观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46.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3)、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犯罪既遂的情况下,行为必须与死亡结果之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3. 犯罪主体要件本罪的 事件、竞技比赛以及执行公务将他人杀死,一般不构成犯罪。2.他人行为引起自杀案件的认定(1)帮助自杀行为。帮助自杀,是指:第一、他人已有自杀意图,行为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4432.html -
了解详情
没收财产。2001年5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抢劫杀人批复》)指出: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 . [21]沈志民.抢劫罪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新探[J].当代法学,2005,(4). [22]张苏.论抢劫致人重伤、死亡认定中的几个问题[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09.html -
了解详情
使司法更精细化,将基本犯与加重犯均既遂的情形,与基本犯或者加重犯未遂的情形相比较,在量刑上尽量区别对待。 四、共犯的认定 德国刑法规定成立抢劫致死罪 第5版),东京大学出版会2011年版,第315页。 [51] 沈志民:抢劫罪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新探,载《当代法学》2005年第4期,第77页。 [5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857.html -
了解详情
日文版,第172~174页。) 第一种主张是,事后抢劫罪只有在盗窃既遂的场合才能成立,其既遂、未遂的标准,应该根据盗窃犯人采用暴力、胁迫手段是否达到防止所 致死伤罪有重要差别,如果不把财物取得与否作为既未遂的认定标准,反而注重侵犯人身的方面,这不免有本末倒置的嫌疑;再说,按第二种主张,只要基于刑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28.html -
了解详情
日文版,第172~174页。)第一种主张是,事后抢劫罪只有在盗窃既遂的场合才能成立,其既遂、未遂的标准,应该根据盗窃犯人采用暴力、胁迫手段是否达到防止 抢劫致死伤罪有重要差别,如果不把财物取得与否作为既未遂的认定标准,反而注重侵犯人身的方面,这不免有本末倒置的嫌疑;再说,按第二种主张,只要基于刑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9.html -
了解详情
抢劫罪中,非法强占公私财物这一犯罪结果是否发生,就是为抢劫罪构成要件是否齐备以及区分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基本标志。不论是否对被害人造成伤害,只要是已经非法强占 过程中,手中持有松动,无论行为人是否实际使了枪支,均不影响对此种法定情形的认定。若行为人并非实际持有枪支,而是口头上表示有枪,或者虽然随身携带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38.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抢劫罪的犯罪结果也只能是对财物的强行非法占有,因此,应该以是否发生了非法占有财物的结果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界线。如果行为人强行非法占有了财物,就构成 未遂,而不去考虑次要客体的加害情况,那种加害的情况不影响认定既遂和未遂,只能作为一个情节可以影响到处罚。这也符合我国刑法把抢劫罪放到侵犯财产罪这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94.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多次。何谓数额巨大,根据《解释》第4条,是参照适用各地确定的盗窃罪数额巨大的认定标准执行。 5、关于抢劫致人重伤、死亡。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报复行为,一般应做好调解工作,妥善处理,不要作为抢劫论处。④ 2、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关于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是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论的一个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8.html -
了解详情
对此,最高人民人民法院2002年7月16日《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也明确规定:实施抢夺公私财物行为,构成抢夺罪,同时造成被害人 而导致被害人倒地死伤的,应认定是抢夺过程中遇反抗而转化为直接以暴力作为取得财物的手段,应定为抢劫罪。 四、抢夺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如何区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