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出售、分销、购买、让予、接受、向他人供应、运载、进口、出口、转运、持有毒品等。1参见李希慧童伟华撰写之论文《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治》,发表于香港大学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鉴定证据固有之技术、科学或艺术上之判断推定为不属审判者自由评价之范围。”2参见《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余叔通谢朝华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97.html -
了解详情
抢劫罪在客观方面应符合两个当场条件的要求,代表性的表述如: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⑴抢劫罪是指以 问题的批复》中,曾将原刑法第116条走私罪中走私毒品的行为以及第171条规定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解释为该年龄阶段人应负刑事责任。在这一意义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266.html -
了解详情
故而也是现代社会中法益保护前置化的一项有效的技术。如对核材料或放射性物质非法持有行为的规制即属此项。2005年4月13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制止 ,载《刑法杂志》2001年第40卷第2号,第174页。 [13]王皇玉:论贩卖毒品罪,载《政大法学评论》2005年第84期。转引自高巍:抽象危险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979.html -
了解详情
故而也是现代社会中法益保护前置化的一项有效的技术。如对核材料或放射性物质非法持有行为的规制即属此项。2005年4月13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制止 の机能,载《刑法杂志》2001年第40卷第2号,第174页。 ⒀王皇玉:论贩卖毒品罪,载《政大法学评论》2005年第84期。转引自高巍:抽象危险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964.html -
了解详情
得手买方,如果无证据证明其是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而且其又没有持有毒品,如此则不能定贩毒,又不能定非法持有,这会使一些犯罪分子可能趁隙逃脱 万元、历经10年培育研制的科研新品种。经北京市物价局估价,被盗窃葡萄直接经济损失为1.122万元,后经该部门再次估价,被盗葡萄价值376元(按市场价格计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36.html -
了解详情
并产生数个法律效果的现象,称为规范竞合。因刑法规范受到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即法无明文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处罚,不能适用类推原则,所以刑法规范中的竟 、去向不便查清,就很难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定罪;为了加强对特定物品的管理,遏制相关犯罪,填补犯罪构成的空隙,刑法另设了非法持有毒品罪等持有犯,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29.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否构成犯罪将由法定条件决定。如,中国《刑法》第351条规定种植罂粟500株以上的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根据该法,种植500株以下的不为犯罪。 犯罪日趋加剧的今天,我们需要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打击国际间的走私贩毒、恐怖活动、贩卖人口、网络犯罪、洗钱、盗版等犯罪,这就更迫使我们从国际视野的角度看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90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被告人辩称是其自己吸食的。此种情况下,虽有贩卖毒品的嫌疑,但是不能确证,应当按照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 运用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必须注意该原则并不是普遍 的事实,适用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那么,在逻辑上则是把有利于被告人的存疑事实推定为存在,这违背了证明的基本规则。如在死无对证的案件中,被告人把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1473.html -
了解详情
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第236条强奸罪、第263条抢劫罪、第347条贩卖毒品罪、第114、115条放火罪、爆炸罪、投毒罪(即投放危险物质 。 [19] 参见张明楷:《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页。 [20] 所谓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被害人意志,将他人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7.html -
了解详情
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 社会危害性,而且行为人的持枪行为本身往往已构成本法第128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枪支罪。 若行为人所持的枪支系非法制造、买卖、盗窃、抢夺、抢劫而来的,则不仅应追究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7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