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刑事证明几乎无章可循,而且也极大制约了刑事实体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因为证明责任在法学理论体系中始终居于连接实体法与程序法两大领域的特殊地位,此一关键环节若 包括:(1)由请求变更现状的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的自然倾向; (2)特别的政策因素,如不利于抗辩的因素; (3)方便; (4)公平; (5)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036.html -
了解详情
亡命之徒,因而在缉毒实践中遇到诸多疑难问题,概括起来不下十项。[13]其中与刑事程序法相关的疑难问题主要集中于技侦手段、污点证人、警察出庭作证、诱惑侦查等问题, 一旦查清侵害的法益之后,不应作为无被害人犯罪对待,参见[日]大谷实:《刑事政策学》,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显然贩毒、行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262.html -
了解详情
是重大刑事案件,而恰好此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又属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严处理的对象。 (三)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的缺陷反衬出附条件逮捕的必要性 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 附条件逮捕的适用,一定程度上是弱化了逮捕制度的实体法特征,与之相应的,我们则要强化其程序法特征;以防止以捕带侦等问题的发生,防止例外与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07.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时才有意义,程序正义通过实体正义表现出来并以实体正义为依归,因此,程序法与实体法相比只是附从法、协助法,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没有得充分地注意与 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谢佑平:《科学发展观与刑事诉讼规律的认同》,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5期。 [8]李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37.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成为了人们交往中的重要行为或道德准则。在现代的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中,契约精神正在以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地得以张扬。这样的精神引领之所以备受 月旦法学杂志》2003年第3期[No.118]。 [66]参见朱德宏:回应型司法与刑事契约,《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67]参见汪建成、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9.html -
了解详情
的水平和監獄法治的狀態都是如此。比如,一方面執行被列入刑事訴訟階段,另一方面監獄卻被排斥在訴訟主體之外。(注 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以及以改造人為宗旨的行刑政策。事實勝于雄辯。而這種事實絕非監獄的選擇 擇卻又是必須的。長遠而言,進行與刑事實體法、刑事程序法相協調一致的刑事執行法或刑罰執行法,至少應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32.html -
了解详情
相济刑事政策的合理内涵,从制度上预防侵犯公民权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法治工作,实现人权保障与宪政 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还有违宪之虞。 (三)规定违反诉讼程序行为的法律后果 所谓程序法意义上的法律后果,是指违反司法程序的行为及其后果,在诉讼法意义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8.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裁判书不重视说理和论证;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意识惯性,运动式严打的刑事政策,等等;(3)可控和不可控的角度。可控主要是指通过可行的 学者认为,法律适用错误分为两大类型,即法律内容适用错误(具体包括实体法适用错误和程序法适用错误)和法律方法适用错误(具体包括法律概念错误、法律判断错误和法律推理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11.html -
了解详情
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实施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法令、政策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法令、正常。如果当时的法律、法令正常 规则可循, 尤其是越权解释时有发生。程序法是实体法的生命形式,也是实体法内在生命的表现。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价值取向上却存在着与罪刑法定原则不协调的状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728.html -
了解详情
负责任。[13] 至于无罪辩护事由的归类,学者们争议就更大了。综合各刑法与刑事证据法论著,一般认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意外事实、警察圈套、执行职务、体育 分配。不同的证明对象可能由不同的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 犯罪成立有实体法的要求也有程序法的要求,所以要证明犯罪的成立,不仅要证明实体法事实,还要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