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行为阶段过早发生的,只要存在着因果关系,就应肯定既遂犯的成立。5 二、中外学说诸相 (一)日本刑法学界不同观点之争鸣 上述构成要件过早实现 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125 页。 17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第309 页;高铭暄、马克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48.html -
了解详情
之下。首先对于不作为,有学者评价道:不论行为人多么希望结果发生,他既没有控制因果关系的发展,也没有目的实现的努力。[3] (P27)其次对于因为过失犯罪不以结果 自由行为犯罪中,情况更为复杂,但是总的原则是只有行为人直接的追求的目的性才是刑法中的行为。综上,我们认为从事实描述的角度,在所有的犯罪样态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48.html -
了解详情
分类由来于古罗马法时代的“不知法律不赦”(Ignorantiajurisnocet)这一格言。我国刑法理论中的法律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有不正确的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一定的原因必然产生相应的结果。在刑法中研究因果关系目的在于确定某一危害结果是否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造成,从而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3.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1996年国家立法机关正式决定修改刑法典后,中国刑法学界许多学者一方面直接参与了刑法典的修订和讨论,另一方面则围绕刑法典的修改和完善问题,发表 包括《共同犯罪论》(陈兴良)、《犯罪主体论》(赵秉志)、《刑法因果关系论》(张文、龚明礼)、《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赵秉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1.html -
了解详情
7月17日以前实施的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死亡的案件。二、谋杀罪的因果关系英国刑法同样要求,谋杀者的行为必须是被害人死亡的原因,其行为与死亡结果 三)改革建议法律委员会关于为谋杀罪确定立法定义的建议始终未能实现,最新建议出自刑法修改委员会,其立法定义在法律委员会的法典草案中得到如下表述:“一个人犯有谋杀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29.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将直接决定是否将某一行为定性为犯罪。 从一般意义上看,刑法因果关系中的原因有两层:第一层是“事实原因” ,第二层是“法律原因”。事实原因 。利益多元化与法治秩序[J].法律科学。1997,(4)。 [12]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50。 [13]高铭暄,马克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4.html -
了解详情
死亡,是不作为的行为而构成的故意杀人罪。所谓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根据我国刑法学者陈兴良的观点认为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并且 有无、存否之认定及其因此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并不会有特别之处。对刑法因果关系哲学理论基础的探索,其积极意义应不容低估。但是值得反思的是,这种理论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365.html -
了解详情
制机能,凡是纳入构成要件的客观要素,例如行为、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都是要求行为人认识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故意之所谓意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4页。 [15][德]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修订译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85-286页。 [16][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6.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中,正逐渐被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远因说、近因说、预防必要性说甚至客观归责理论所替代。换言之,刑法学与生活常识渐行渐远。 )、教授(2005),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山东大学刑事司法与刑事政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46.html -
了解详情
中级人民法院举办轻微暴力致人死亡案件法律适用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庭、室领导,刑法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江苏、浙江等省市法院领导,上海市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的 行为而倒地磕碰或者原有病症发作而死亡的案件中,涉案行为与危害结果具有刑法因果关系。 研讨会倾向于同意第二种意见。定罪的通常思路是,先从事实层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