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公平的-平等地对待当事人。每一个理性的当事人都希望程序是不偏不倚的,在当事人的期望中内含着如下要求:中立性要求,中立性的维持一方面要求裁决者自身与 平等,任何人不管贵贱贫富,都抽象化为平等的个体;保证双方当事人武器平等,即司法机关必须对明显处于弱势一方提供法律援助,否则弱势一方会因为处于诉讼劣势而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31.html -
了解详情
的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只有辩护律师才能享有外,非律师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无权享有,以免司法调查权被滥用。3、加大法院支持辩护律师收集证据的力度。第一,明确规定辩护律师因 明确案件争点是什么,议定开庭日期,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通知证人、鉴定人出庭等。第七,违反证据开示的法律后果,为保证证据开示程序有效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99.html -
了解详情
宣判,送达,上诉或申诉,申请执行等。如果案件需要再审、重审、审计、评估、鉴定或法院内部请示等,其过程更复杂。因此,往往一个案件中,当事人要耗费大量财力 。由于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未能得到及时保护,即使最终裁判是公正的,权利人仍感到不满意。但从司法程序上看,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5)裁判公正的相对性。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9.html -
了解详情
实则不然。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所要面临的最大疑惑或许是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程序,检察机关在其中承担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622页。 [21]关于精神病人鉴定问题的研究,可参见陈卫东等:《司法精神病刑事立法与实务改革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13.html -
了解详情
的宪法与行政习惯和惯例就是显证,它们构成相关程序性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缺乏完备的成文程序法典的英美法系,法官可能正是借助于这些官方习惯或惯例而在司法 的逻辑基础归因于所谓的基础规范,至于基础规范是什么则语焉不详,因此,我们无法将法官适用习惯所依据的司法习惯或惯例及其合法性奠基于饱受质疑的基础规范之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28.html -
了解详情
定期宣判日期是否通知律师。而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只将定期宣判日期通知公诉人和当事人,律师不在通知之列。 笔者认为,宣判程序是人民法院开庭审判案件的最后一道 是不允许家属同被告人见面的,那么双方是否同意上诉的意思表示该通过什么途径传达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辩护律师可以会见被告人。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只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202.html -
了解详情
审限既是对司法活动的时间性规范,也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获得及时保障和实现。[1]在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之前有两点情况需说明:一是一审程序审限共 确保和解结案,对此我们展开了问卷调查,问题四:导致刑事和解耗费大量审限的原因是什么?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法官要使被害人和被告人及其家属坐下来沟通和协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39.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判基本构造属于职权主义,[40]满足了调解借助于法院职权才能运行的需要。 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这种设计方式的不合理性也趋于明显:首先,当事人主义要素的引入 功能清晰、特点各异,形成完善的民事程序法体系。第二,重构非讼程序是司法权内部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会使司法权内部趋于合理,避免它摇摆于各种主义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419.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广东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摘要】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内容之一,其应当以梳理和定位好三方面的基本关系为前提 证据材料之外的其他必要的庭前准备,包括诉讼文书的送达、法院依法调查收集证据、组织鉴定或勘验、组织交换证据材料、组织整理争点、促成和解、排期开庭以及处理审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91.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样的审理方式,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前提就是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是什么,如果还把它看作是内部的一种行政监督程序,那么审理方式就可以不公开,也不举行听审 与案件之间是不一样的,笼统地、机械地规定一个期限,不符合诉讼规律。联合国刑事司法规则也没有强调诉讼要有一个期限,只是强调不拖延,即时审理。但是中国确实又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