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既然人民既不理智也不善良,那么人民能否充分的表达自己意志也不是不能质疑的。从人民主权的理论看,正是因为人民将其意志注入到宪法与法律之中 民主权利以及政治自由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对于中国宪法学体系的形成而言,这种非实体性质的人民观也有其自身的优点所在,一方面,这样的人民观可以消解宪法序言中的历史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468.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主权的结构性张力以及从训政到宪政的转型难题。孙中山的军政、训政、宪政的三阶段论是中国20世纪宪法学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一分析范畴至今影响着大陆某些重要 的承受,而这种制度之用又被镶嵌进孙中山的训政时期的法权框架之中。然而,所谓作为用的列宁主义在国民党的组织体系和党国关系中扎根之后就伴随着领袖原则与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102.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形象。 社会契约说是近代初期的自由主义为了解决自由与拘束之间矛盾的理论假设。民主主义则把这种自律的拘束视为法的根本原理并予以展开。只有在国家层面,对 [43]参见[日]芦部信喜:《宪法学Ⅰ宪法总论》,日本有斐阁1992年出版,第46-47页。 [44]蒋银华:论国家义务概念的发展历程,载《广州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015.html -
了解详情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有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政治自治(这与日本宪法学所谓的政治自治有本质区别),即自治机关实施在本自治地方清户口、立机关、定地价、修 》,载《民族研究》2004年第5期。 [37] 参见郑毅:《试论民族法学的性质、理论体系及其调整对象》,载《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第3期。 [3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984.html -
了解详情
的切入点。我国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违宪审查,但近年来出现的诸多社会事件都可以从宪法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它们属于宪法事例,是宪法理论与宪法实务不受任何限制的环境 规范领域的界定,应当分析各该规范之文义,并探知其发展沿革、特性及体系,再参酌社会统念与价值秩序,以作出妥善之界定。[35]不管怎样,对基本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46.html -
了解详情
自我观察。后二者都涉及到对宪法规范的解释,但前一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立宪者原意说,倾向于主观论;而后一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则是文本意图说,倾向于客观论 权力标准与一般的元首职权标准都是基于宪法文义的认定方法。尽管二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但不能否认,从宪法学的视角来看,宪法文本始终是认定国家元首的首要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49.html -
了解详情
遭受侵害。 [9]关于国家作为民事主体,西方很早就有比较成型的理论,先后出现过不同的学说。起源于罗马的国家法人说认为,国家作为一个法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成为 J).法学译丛,1984,(4):68. {5}辜明安.论请求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J),当代法学,2007,(4):6671. {6}大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5.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历史局限所致,建国初期我们还不可能对民主国家权力的理论有深刻认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军队的职能是对付外部侵略、巩固国防,但军队和警察在功能上有 ] 杨海坤主编:《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512页。 [8] [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下),董果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14.html -
了解详情
的观点: 一是主张由法院体系来行使解释宪法或宪法审查的权力。在其内部又有三种路径:一种是早期基于比较法知识基础(尤其是美国模式)的理论直觉,不依据宪法文本 载肖蔚云、王禹、张翔主编:《宪法学参考资料》(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3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观点: 一是主张由法院体系来行使解释宪法或宪法审查的权力。在其内部又有三种路径:一种是早期基于比较法知识基础(尤其是美国模式)的理论直觉,不依据宪法文本 载肖蔚云、王禹、张翔主编:《宪法学参考资料》(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3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