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人具有过错、自己有损失,如不能证明加害人具有过错、自己没有损失,则加害人不负侵权责任。 而举证证明侵权人的主观过错,有时对受害人来讲是极为困难的。 提出不同的观点,但其核心都涉及到实体性的请求权。从程序法的角度来看,请求权构成了民事诉讼的前提和中心。再次,请求权联系现实权利。请求权是一项独立的实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41.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事实(如损害后果、被告行为、其他证据)将举证责任移向被告方,如果被告无法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即推定其有过错。显然它并不考虑主观心理状态或 权上的争议本质上反映了学者们对行政诉讼和作为民事诉讼的国家赔偿诉讼性质差异存在着不同认识,行政诉讼主要是撤销诉讼,法院根据依法行政原理,审查行为是否违法并确定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51.html -
了解详情
当时现代意义上从当事人举证角度理解的证明责任概念尚未出现。 据考证,有关证明责任的规定最早出现在清政府1910年起草的《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注释2:该 同时,英美法系的证明责任理论也被逐渐介绍到了国内。19世纪末,几乎与德国同时,美国学者赛叶(thayer)在1890年发表的《证明责任论》一文中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7553.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明确将个人排除在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之外。这种限制的理论依据是国家代表权论,即只有国家才能代表这种不可分利益, 的是关于因产品缺陷导致侵害的侵权诉讼和医疗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47]在医疗侵权诉讼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因果关系和过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81.html -
了解详情
限于篇幅,在此不赘。 (四)被告人应对有利于自己的间接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如前文所述,刑事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的特点在于必须将发现真实作为首要目的,因此法院不管 法学杂志》(2006年)第133期。 [26][德]莱奥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庄敬华译,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27]参见孙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62.html -
了解详情
将证明责任区分为主观的证明责任和客观的证明责任,并将客观的证明责任认定为证明责任的本质。1890年,美国学者塞耶才在其论文《证明责任论》中将burden of 进一步的细化,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双重含义,并首次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制度。但是,作为司法解释,该规定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72.html -
了解详情
的都不得再审。前者明显不利于维护判决的权威性,也有违诉讼经济的原则,甚至背离民事证明责任理论,容易导致当事人无理缠诉。后者亦忽视了司法实践中客观 】 李祖军,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注释】 [1][2]邱联恭.程序保障论之新开展[J].月旦法学(台北),1996.12(19)6-15,48. [3]邱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行为与法律行为》。第二个阶段:诉讼行为论的发展阶段,重点关注解释论。所谓解释论,就是运用诉讼行为理论来解释民事诉讼的本质。1925年,德国学者哥尔 行为的制裁理论。但是,诉讼法律责任的提法不宜提倡,因为民事诉讼中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述,如举证责任、主张责任,它们在法律上并不具有惩罚意义,而只具有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83.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项重要制度,基于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处分权的高度尊重以及辩论原则的拘束力,自认事实产生免除相对方证明责任并可为法官直接认定为判决事实之 田口守一。 刑事诉讼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53. [13]贺平凡。 论刑事推定规则[J]. 人民司法,2003,(3):10. [14]乔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9.html -
了解详情
给被告,因无借条或超过诉讼时效被判败诉,裁判符合法律正义,但原告却可能难以抑制道德义愤而通过私力救济追索;事实真伪不明时依证明责任裁判原告败诉,原告可能基于自然 》,《法律科学》,2002年第3期,第15-22页;翁晓斌:《论民事审判的正当性》,《现代法学》,1999年第2期,第73-77页。 [5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