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中的原因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2.作为刑法因果关系中的结果,是指法律所要求的已经造成的、能被查明和确定的现象。在行为犯、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中一般不存在解决刑法因果关系的问题。 (三)刑法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 从唯物辨证主义的角度出发,原因和结果是有先后顺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89.html -
了解详情
联系与区别,才能查明因果关系,而不能单凭主观臆断、粗枝大叶地乱下定论。 ⒉时序性。刑法因果关系中原因与结果的时序性是不可逆转的,作为原因的危害行为在 同类危害结果。 了解刑法因果关系的多样性,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集团犯罪或共同犯罪中,不仅有助于确认共同犯罪的性质、各个共犯的作用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20.html -
了解详情
之前,必须自己设定倾向侵害法益的因果关系。所谓结果支配就是指,对结果发生具有支配性。⑼对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所谓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要求都如此严格,更何况法定不 遂、未遂问题。从这个角度观察犯罪结果与刑法义务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68%的法定不作为犯同时都是广义结果犯。相比之下,只有37%的其他犯罪属于广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83.html -
了解详情
,从规范或价值判断角度筛选在刑法上有意义的条件作为结果发生的原因。该说分层次考虑刑法因果关系,将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以逻辑演绎的方式作排列分析, 共犯论的角度加以提倡,体系上缺乏一致性。{7}922其三,在帮助犯的因果关系问题上持不要说实际上过分注重行为无价值,一方面缺少结果反价值的行为无价值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59.html -
了解详情
这部分构成要件要素呈现开放性的特征,需要裁判者规范地予以补充。如此一来,不纯正不作为犯就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要求和实质要求产生了冲击。具体来讲,包括两方面的 能对之进行处罚。 (三)违法性说阶段 通过对不纯正不作为犯因果关系的研究,人们发现,因果关系并非不纯正不作为犯可罚性的决定性要素。如李斯特就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484.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义务说。他认为,在研究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时,必须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事实性因素,即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因果关系能现实性的具体支配;二是 犯罪结果发生的范围之内是较为适宜的。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可能对罪刑法定原则造成的侵蚀。[17]对这一观点,笔者表示赞同,但是仅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004.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都与行人受伤的结果存在因果关系,且因果性是同等的,应分别定罪,同等量刑。可见,无论作为共同过失犯罪还是作为过失的同时犯处理,定罪量刑的结果是 除此之外,学者煞费苦心地从共同过失犯罪中区别出来的过失竞合和过失同时犯,原本就需要通过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来进行处理。因此,建构新的共同过失犯罪制度、并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57.html -
了解详情
他因利用说,干涉说等。{9}97当然,也有站在自然机械主义的角度否定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的,例如,在早期德国的威尔泽尔(Welzel )就认为不作为不 加以评价的,而这种评价恰好是规则的要素之一。具体到不作为犯中,刑法不仅关心行为人认识到一定的事实,刑法更关心的是当行为人有这种认识之后是如何加以评价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65.html -
了解详情
。[1 ]如举动犯,只要单纯着手实施了一定的举动,不待具有侵害结果的发生,即可成立,因而无需考察其因果关系。我国也有学者认为, 刑法因果关系是犯罪构成客观 英美法系的双层次原因学说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同作为民事侵权行为责任条件之一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即把原因分为两层:第一层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23.html -
了解详情
。[1 ]如举动犯,只要单纯着手实施了一定的举动,不待具有侵害结果的发生,即可成立,因而无需考察其因果关系。我国也有学者认为, 刑法因果关系是犯罪构成客观 英美法系的双层次原因学说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同作为民事侵权行为责任条件之一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即把原因分为两层:第一层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