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陈晓雪.试论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完善[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1-54. [3] 史明洲.执行和解的法解释论展开《民事诉讼法》第230条评注[J].当代法学,2017(1):144-154. [4] 刘学在.和解制度所涉实体及程序问题研究[D].武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1816.html -
了解详情
一年内进行其他诉讼、仲裁案件中提供其送达地址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往上述地址发出生效法律文书或执行通知书,即使被执行人表示未收到相应文书,但可推定被执行人 无法执行的;(八)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九)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1293.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冲突主体的纠纷一经国家审判权予以确认之后,就产生既判力,不能因执行当事人对权利的处分就失去效力,但是当事人合意的结果客观上会变更生效法律文书所 下来,从而使得该担保置于《民事诉讼法》的约束下。这样,申请人申请恢复执行时,法院执行机构即可直接裁定执行担保人的财产,使执行和解中的担保真正起到担保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78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明确约定以其代替原生效法律文书的和解协议。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特殊和解协议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另行起诉。 在 第86条、第87条,作了纲要式的规定。我国关于执行和解协议的相关法规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7条、《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336.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无法跨越的障碍。 3.一行为两性质说。这种观点充分考虑到执行和解协议的双方当事人作为民事诉讼程序中处分私权利的主体,其既有对自己实体权利的处 执行是不可并行的,所以,即使法院不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执行程序客观上也处于中止状态。 虽然现行法律对于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规定态度比较鲜明,但是其对于执行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50.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得以及时实现,又有利于弱化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意识。 我国民事诉讼执行和解制度的原则规定,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总则第十三条: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 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656.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59条、第200条、第202条以及第211条涉及到和解问题,而关于执行和解仅在民事诉讼法第211条作了简单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 准许。和解协议作上述约定的,执行法院裁定终止执行。即只有公权力机关或法律授权之人为确定私权,而于其职权范围内作成,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公权力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299.html -
了解详情
,扩大了债权的安全系数。这一制度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这种方式也为利用执行和解的方法解决“执行难”走出了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在 承担执行担保的法律责任,法官应选择让保证人承担执行担保的法律后果。即人民法院直接执行担保财产或裁定执行保证人即参与执行和解的第三人、经协议变更的新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7.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在不超过诉讼时效的期限内,另行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一)执行和解与诉讼调解不同。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是指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用平等协商 和解协议不是法律文书,不具有法律效力,原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的法律效力并非因此而消失。对于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只能通过当事人的自动履行得到实现,而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45.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有效,不论其履行与否或是否履行完毕,就都可以对原生效法律文书裁定终结执行或者不作裁定而直接作结案处理,何必要等并已履行完毕?至于考虑到当事人的 基层的执行法官,我们看到的却常常是: (一)执行和解的基础并非彰显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所有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开展民商事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