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上说,二者的界限比较明确,但在司法实践中作到定性准确,则实为不易。应注意区分两种情形:一是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的区别;二是故意伤害与 推测出来的,否则可以构成假想防卫,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符合意外事件的,按意外事件处理;也不能对侵害行为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实施防卫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41.html -
了解详情
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或者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损害。[ZW]].与意外事件有关的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例如,某市干部一天晚上用煤油灯照明开会,开会中间 罪的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意图使受害人身体健康蒙受损伤,即使由于行为人失手,致使受害人死亡,那也只能是故意伤害致死;而不能以受害人死了,就改变它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5.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的刑法中,只要是对伤害致死规定了单独的法定刑,其处刑标准往往都要比普通伤害与过失致死重得多,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 罪)的我国,正如有的论者所述,照此办理案件,容易导致混淆故意伤害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甚至与意外事件的界限(18)。 不过,也应当看到,结果加重犯说与折中说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59.html -
了解详情
惩处。 辩护方认为:冷某死亡并不是杜某超车行为所追求的后果,造成冷某死亡属于意外事件,公诉方起诉罪名不当。杜某仅仅是通过追车行为欲使冷某停车,追车、 ,一个行为,产生两个结果,因此是想象竞合犯,应当从一重论处,应以故意伤害致死对被告人杜某判处刑罚。 【法官评析】 本案强行追车超车致人死亡应以故意伤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80.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认识而没有认识的情况下,行为人可能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当然也不排除有时属于意外事件);在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或必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文字排列看,“行凶”在前,“杀人”在后,无疑这里的行凶,是指故意伤害,包括故意伤害致死⑤。有的学者不赞成“行凶专指伤人”的解释,认为,行凶包括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80.html -
了解详情
,应不构成犯罪,否则为客观归罪。第二种意见认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在主观方面,犯罪嫌疑人纠集众人追 的案情来看是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至于死者后来的死亡是不能预见、不可避免的,属意外事件,不影响对嫌疑人的定罪。但是,吴×花的死亡与嫌疑的行为有一定的联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89.html -
了解详情
并解除保险合同。 案例分析: 意外伤害的定义是外来的、剧烈的、非疾病的使被保险人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并以此客观事件为直接且单独原因导致被保险人 的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4.html -
了解详情
杀人。“斗杀”是指“原无杀心,因相斗殴而杀人者”,此相当于现代刑法中的故意伤害致死,但是,如果以兵刃斗殴致人死亡,依《唐律》应定故杀。这是因为兵刃 发生持否定态度。因此,古代刑法中过失犯罪的范围,既包括现代刑法中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包括意外事件和某些行为差误。如《唐律。斗讼》规定:“诸过失杀伤人者,各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65.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都是不能预见的,即行为人主观上既无过失,也无故意,属于意外事件,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坚持犯罪构成是主客观要件相统一的原理, 而过失致人重伤过一段时间之后死亡不能定过失杀人,因而另定一个罪名叫过失伤害致死,这显然是不科学的。[9]司法实践中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作法,原因在于立法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1.html -
了解详情
对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不满,采取报复或故意伤害的办法,给教师或者学校其他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也应当由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 和6日两天,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和卢湾区三好中学相继发生师生集体中毒事件。平安保险公司闻讯后立即组成了“9·5突发事故”理赔小组,到学校和救治医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