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要有责任能力和相应的主观心理事实,还要考虑行为附随情况下,能否期待他实施合法行为若违法行为具有不可选择性,则不应认为他的行为具有主观恶性而 规范的评价范畴中加以考虑,有助于真正实现一体化境界。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重构: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来丰富我国刑法理论已成共识。但如何引进?学界纷云。有人提出分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71.html -
了解详情
弗洛登塔尔(Freudentha1)、施米特(Schmidt)等人的不断完善,形成了的期待可能性理论,又经过弗尔蒂(Fohin)等人的发展,逐渐成为规范责任论的 无从谈起,其独立性也就受到了质疑。此外,还有学者存有疑问,即如果将期待可能视为第三责任要素的话,那么,检察官证明被告人犯罪,必须积极地举证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69.html -
了解详情
还必须以被告基于此认识而向雇主提出拒绝驾驭此马为必要条件。然而,事实上无法期待被告人不顾丢失工作的危险而向雇主拒绝驾驭此马,故被告人不应负过失责任 ,从而导致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相应减弱或者丧失。正如有的学者所主张的那样,期待可能性无非是意志自由程度的外在形式,是评价行为人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大小的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00.html -
了解详情
为什么该理论还受到我国学者如此重视呢?在笔者看来,我国刑法理论界热衷于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同下列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当今我国罪过的心理 ,1993 , No 3. C. 104. [4]前引[2],第76页。 [5]陈兴良:《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以罪责构造的变动为线索的考察》,载《中国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98.html -
了解详情
为什么该理论还受到我国学者如此重视呢?在笔者看来,我国刑法理论界热衷于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同下列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当今我国罪过的心理 ,1993 , No 3. C. 104. [4]前引[2],第76页。 [5]陈兴良:《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以罪责构造的变动为线索的考察》,载《中国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66.html -
了解详情
。该判决认定因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缺乏不 顾自己的职业损失、违反雇主的命令而拒绝使用此马的可能性,因此不负过失刑事责任 。一批刑法学者如FRANK等人以此为理论基础展开了对期待可能性的探讨,从而使其在 大陆法系的犯罪成立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初期待可能性理论传播到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66.html -
了解详情
]甘雨沛,何鹏.外国刑法学(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348. [22]同[12].217. [23]同[9].198. [24]杜宇,张文.期待可能性对中国刑法的可能贡献[J].陈明华.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 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486. [2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20.html -
了解详情
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6: 234 [ 3 ] 【日】大谷实1刑法讲义总论[M ] 1成文堂出版社,1994: 361 362 [ 4 ] 姜伟1期待可能性理论评说[ J ] 1法律科学, 1994(1) [ 5 ] 【意】菲利1实证派犯罪学[ J ] 1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 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93.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88. [ 12 ]陈兴良.本体刑法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17. [ 13 ]章惠萍.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借鉴[ J ].法学杂志, 2006 (4) : 23. 作者 曾 军 师亮亮 重庆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重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50.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法学者的阐述发挥,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由此,我们从中还是可以看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实际上是思辨的产物。德意志民族作为一个喜好思辨的民族,对 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各家的大体说法都是指,从行为时的具体情况看,可以期待行为人不为违法行为,而实施适法行为的情形。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期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