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中这一观点已被广为接受。因为从犯罪阶层体系的角度来说,既然实现构成要件的行为包括故意和过失行为,那么以构成要件符合性为基础的违法阻 防卫是指实际上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认为发生了不法侵害而实施的损害行为。然而,德国刑法理论中的假想防卫(Putativnotwehr)除了行为人对不法侵害的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998.html -
了解详情
应包括准过失的情形。所谓准过失,是介于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指行为人为追求某种合法或非法的目的,虽然已经预见可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三者96页。 [6] [8] [9] 姜伟:〈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第272、269、271页。 [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03.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是否明知、是否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也就是说可以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犯罪故意。 l、对危害行为、实际结果、与危害结果有关的时空条件、侵害对象的具体 的认定同时进行。文章将犯罪故意和犯罪目的认定分开,是基于论述方便的需要。 五、犯罪动机的确认 与犯罪目的认定一样,犯罪动机是故意犯罪所特有的。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607.html -
了解详情
兴良. 共同犯罪论[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3 ] 姜伟.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M] . 北京: 群众出版社, 1992. [4 ] 何秉松. 犯罪构成系统论[M] .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 [5 ] 张明楷. 外国刑法纲要[M] . 北京: 清华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84.html -
了解详情
中有违法性认识,但随着刑法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责任理论的深化和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违法性认识是犯罪故意成立要件的学说已为众多国家刑法学界所接受。我国刑法 行为人的具体情况,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有这种法律,而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法的,那就不应认为具有犯罪故意。[9]该说是我国关于违法性认识的通说。 二、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5.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的成立,必须具备行为人对受害者死亡结 果的认识与法定意志态度;盗窃罪中盗窃故意的成立,必须具备行为人对财物非法转移结果的认识与希望意志,等等。 将犯罪 件事实的发生持消极态度。因此,笔者主张以行为人对行为形式的意志选择,将犯罪故意区分为作为故意和不作为故意。 另外,刑法理论中还有所谓无条件的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595.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上必须要有罪过,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构成行为犯也是如此。理论上把罪过划分为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两种类型,我们这里要探讨的行为犯与 学全书》,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39页。 [5] 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8页。 [6] 洪福增著:《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47.html -
了解详情
非常关心的一个重要间题。 关于单位犯罪罪过的具体内容,学者们多是从现行《刑法》第14条和第15条有关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定义出发,将单位自身作为犯罪 的是,强调单位要承担监督过失责任,并不是说只要单位的从业人员实施了法定的单位犯罪行为,单位就要对该行为承担结果责任。事实上,监督过失责任是一种推定的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400.html -
了解详情
但这一法律适用过程绝非是简单的类似数学公式套用,它要求司法工作者在基本法律原则和理念的指导下,从对案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合立法规定,作出法律上的 犯罪主体的非单一性、犯罪构成的同一性、犯罪主观方面的共同的犯罪故意和犯罪客观方面的协同一致的犯罪行为,明确了任何一个共犯行为都必须满足这四个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05.html -
了解详情
,否则便会陷入客观归罪的泥潭。[5]即无犯意行为不为罪。犯罪故意和过失是认定任何一种具体犯罪所必需的内心因素,并且根据这种内心因素去表明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17-18 [12][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40. [13]周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