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国际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者应负国际刑事责任;(3)在犯罪过程中,以推动、促使国际犯罪行为发生之故意、帮助、怂恿、教唆、共谋或企图帮助他人计划、准备或 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第254、265页。[15]参见喻伟、聂立泽:《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第30-3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86.html -
了解详情
组织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里存在着一个重要而又普遍的问题,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是否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有些同志认为 以犯罪论处,可予以相应的行政制裁。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犯罪故意,只存在民法意义上的主观过错,则行为人只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诸如赔偿损失等。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0.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不考虑是否存取自由、是否造成损害后果、是否具有侵占或诈骗的故意等特征,完全抹煞该罪与合法的民间借贷,抹煞商业银行业务与民间融资行为的 、信息咨询服务协议、国债托管协议等。参见顾肖荣等:《当前金融犯罪新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69-170页。 [23]德隆集团总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590.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不考虑是否存取自由、是否造成损害后果、是否具有侵占或诈骗的故意等特征,完全抹煞该罪与合法的民间借贷,抹煞商业银行业务与民间融资行为的 、信息咨询服务协议、国债托管协议等。参见顾肖荣等:《当前金融犯罪新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69-170页。 [23]德隆集团总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20.html -
了解详情
集资款不能返还的;(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目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17}马克昌.金融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J].人民检察,2001,(6). {18}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573.html -
了解详情
种故意犯罪,因为新刑法270条中所规定的非法占为己有必须具有明确的犯罪故意才能完成,因而侵占罪概念中应揭示该罪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3种观点均转引自王钧柏 侵占罪主要问题研究 人民检察,1999(4),第16页。 【47】 刘志伟 .侵占犯罪的理论与司法适用 北京: 中国检察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2180.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页。 〔2〕劳东燕:犯罪故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1期。 〔3〕同上注, 了擅自逃离肇事现场罪。 〔21〕可以参见初炳东、黄春燕: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犯罪化问题研究,载《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 〔22〕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2683.html -
了解详情
,不研究刑事责任的有 无(是否负刑事责任),不可能真正解决犯罪问题,因为研究犯罪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再进一步说,按照近代学派的理论,应受惩罚的,不是 所谓的事实错误。这样一来,如果构成事实的认识有错误,受影响的只是与违法性有关的故意,如果违法性的认识有错误,则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影响责任。 4.责任。责任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88.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实行犯。如果主观上没有犯意的互相联系,虽然此实行犯对彼实行犯具有片面的共同犯罪故意,也没有必要承认其为片面的实行犯,只要径直依照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文定罪量刑就 第122页以下;林亚刚: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研究,《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第35页以下;陈兴良:共同犯罪论,《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50.html -
了解详情
某具有共同的伤害他人犯罪故意,亦共同实施了故意伤害行为,均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注释: ①案例摘自伍孝平文:《共同犯罪疑难问题研究》。 ②这方面的著作 不能将行为认作结果的原因。 ⑩参见苏州大学法学院施悦文:《刑法因果关系再研究》。 (l1)这种观点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必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