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基础性问题上尚需要更为严谨的论证,比如在 理念层面上,社会主义法治的落脚点在何处?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基础,其内在的尺度又是什么? 在和谐社会 》2006年第 1期。[27]参见刘作翔、徐景和:《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基础》,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 3期。[28]参见郑成良:《论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28.html -
了解详情
,法国民法典并没有改变历史,而是历史改变了法国民法典。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审判方式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在社会转型时期,许多纠纷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法律纠纷。为此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理念即观念,是指对事物的看法、思想或价值观。是一种制度在建构和设计中内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理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09.html -
了解详情
正义的理解也必须从建立在这些理念基础之上。各级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如果不能透彻理解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理论,就不可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髓。 公平正义的 自近代以来,民众所努力致求者、思想家所竭力思考者不外乎如何驯服公权力这个问题。法治社会,公共权力应具有谦抑性、去暴性,公共权力之行使必须以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001.html -
了解详情
刑结合起来。经过历代儒家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不断交媾,这种刚柔相济的“仁政”成为历代王朝的治国之道。儒家思想吸引统治者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强调宗法伦理 作用的发挥应以法律健全为基础。同时,泛道德主义注重人的善性完善,不可避免的为人治奠定了基础。三、“仁政”影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性善”多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观条件;主观条件的成熟和进步,为客观条件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没有主观条件的铺垫,单纯的客观条件的建立,如同没有 很长,很长。 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底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想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80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明确把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应有之意。 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必须正确处理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之间的关系 被作为法律原则载入《人权宣言》。在英美法系,无罪推定原则在英国普通法的诉讼理论中也有较早体现,后为美国宪法及其刑事诉讼实务所采用。《世界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66.html -
了解详情
选择正是建立在信仰法律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信仰法律,才会真正寄希望于法治。 培育法律信仰,契合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巩固 。 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统领。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培育法律信仰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43.html -
了解详情
科学发展观,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一)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理论的升华,是 平衡,才能有效保障各项公共权力平稳有序地运行,才能为彻底铲除自身腐败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度和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高校要切实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1874.html -
了解详情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这条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是习近平 一体建设 (一)坚持三个共同推进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现代法治理念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结晶;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173.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1978年中国公诉工作随着检察制度的重建而获得重生,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加强而呈现在权能多元化的基础上不断专业化的趋势。但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 21世纪的时候,对几十年探索的一个总结。随后,中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体系,对我国的检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丰富了公诉职权,促进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