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受贿的利益取失为例来做分析。在此我假设是在严格法律责任状态下,行贿人和受贿人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一个标准的两人协调战略博弈,假设行贿者与受贿者 2005年版 6、《刑事法评论》第12卷,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受贿犯罪的心理动因及预防分析》张翔,来自中国大学生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908.html -
了解详情
如下:大前提:知道“一加一等于几”这个答案的孩子是聪明的;小前提:我知道这个答案;结论:我是聪明的(我高兴)。但是一旦语境发生了变化,三岁儿童 证据本身的确定性如何?用于确定应知的标准是聪明人或迟钝人、大学生或小学生的判断?…‘邮’“故意”这个“言传”之术语在实际使用中主要是一个语用的问题了。制定法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707.html -
了解详情
格里应该是有意义的;再有,这个故事的受众是一群意气风发、尚未涉世的大学生,用句政治正确的话世界终究是你们的,你们就是这群像八九点钟太阳的我们。但这毕竟是 矛盾的社会。我们可以倡导道德,但不能强加道德;我们可以鼓励信仰,但是否落实不是一个说下决心就能办到的事情。 叶芝写道:我们不能靠掩盖了思想中的怀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876.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根据我自己的教育体验,我们在传统经典教育上都是不足的。我们又拿什么来鼓励、激励老师去完成这教学计划以外的工作呢,这将是一个有意义 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政制度、司法制度与诉讼法理论。 【注释】 [1]针对中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今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014.html -
了解详情
并坚持保障人权与程序正义的理念来,最根本教育。在教育上,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另文阐述,也限于篇幅,这里仅仅强调法律意识、观念,诸如,犯罪 :在改良派看来,中国的民智未开,所以不宜实现共和。 [31] 详见:薛涌:《中国大学生为什么不行》,《世纪中国》,2005年11月02日;郑永年:《中国教育改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45.html -
了解详情
件很自豪的事。 跻身法学研究生的行列,习于探讨法学理论得与失的我也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你的贡献?现阶段的我们到底能为中国的法治做点什么?即使在他人 ,被老师和同学们捧为佼佼者。然而,另一方面,我却并不认为知识对大学生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我们法律人。每个人都是会遗忘的,学法律的人也不例外!也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31.html -
了解详情
究竟要紧跟实践还是超越于实践。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1994年于大连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当有人谈及理论联系实际时,我指出,当下我们的症结,恰恰在于理论 多元化的法理学》,载《法律科学》1995年第3期。5 每当一些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研究生问我:老师,你的课怎么考试?有哪些题型?这类的问题时,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09.html -
了解详情
、记忆、想像,就可以把自己培育成有德的人,进而评说现存制度的各种利弊。经过现代化的大学教育,大学生已经会自发地质疑:凭什么说古典的就是好的?这岂不是先入之见? 中译本,页6)。通过解析马基雅维利的书,施特劳斯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什么是施特劳斯式的阅读方法?细读文本不是施特劳斯独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74.html -
了解详情
、记忆、想像,就可以把自己培育成有德的人,进而评说现存制度的各种利弊。经过现代化的大学教育,大学生已经会自发地质疑:凭什么说古典的就是好的?这岂不是先入之见? 中译本,页6)。通过解析马基雅维利的书,施特劳斯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什么是施特劳斯式的阅读方法?细读文本不是施特劳斯独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72.html -
了解详情
是借助前人曾经脚踩过的热土,以此作为我所安身立论的出发,来重新反思中国法学教育的现实及其出路。 法律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因此它的来路-法学教育理应是 开设了诸如物理、会计、高等数学、VB教程等一些边缘学科。按照决策层们的观点来说,这是全面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使之更具备市场竞争力,更何况对一个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5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