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因此罗马极力鼓励任何市民均可以对这一罪行提出控告,提出控告的市民将是公共利益的代表,甚至规定如果控告者是外国人,则以取得市民籍和在被控告者 有利被告的角度得出结论,而绝不能牵强附会,随意地损害被告人的权利,这也是法官释法的正义底线。由此可见,有利被告原则应当是一项兼具程序法属性和实体法属性的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89.html -
了解详情
,急于获得人身自由,不惜放弃要求澄清事实、划清责任以及罪轻的辩解等诉讼权利,甚至同意受害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而受害人一方自认为掌握着主动权,处于明显 当事人就损害赔偿部分自行达成和解,被害人不要求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书面申请撤回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准许,并办理撤销案件手续;在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98.html -
了解详情
好地保护环境,必然要突破这样的限制,使公民对于环境享有相应的权利。基于此,在修定《环境保护法》时应明确地对环境民事控告权进行阐述。应当改变传统的 得多,因而成为各环保团体或特殊利益集团用作保护环境、制止某些不合理开发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国外环境民事诉讼中被广泛采用。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309.html -
了解详情
有一个《出版物鉴定书》中认为,他们对《火花杂志2010年增刊--大迁徙》进行鉴定的 结论是,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这个出版物属于非法出版物。 事实是 恶毒攻击罪。新时期我国宪法已确认公民有言论自由和批评、检举、控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并规定被批评者不得打击报复。但在实践中,旧社会官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275.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环境,必然要突破这样的限制,使公民对于环境享有相应的权利。基于此,在修定《环境保护法》时应明确地对环境民事控告权进行阐述。应当改变传统 由于在实践中,人民法院片面追求结案数量,强行拆案,分别审理,使得这一制度未能起到应有的积极效果,今后应该注意纠正。由于环境民事诉讼多涉及发生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地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68.html -
了解详情
前程序而言,由公安机关直接面对被追诉者,自行决定实施旨在限制或者剥夺公民基本权益的强制性措施,诸如逮捕、拘留、搜查、扣押、勘验、检查等,而这些措施却又无法 将查处结果告知检举人、控告人。这些都是实行人民侦查员制度的宪法和法律的依据。列宁曾指出:宪法就是一张记载着人民权利的纸。人民的权利真正得以实现,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93.html -
了解详情
与第86条存在矛盾和重叠。第84条规定: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移送主管机关处 理;第86条规定:对于报案、 案件,被害人自己根本无法取证,难以承担举证责任,即根本没有选择是 否起诉的权利;而公安司法机关又以对此类案件无权管辖为由,不予受理立案侦查,导致案件长时间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58.html -
了解详情
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但是对于侦 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国家工作人员侵犯被害人隐私,应通过怎样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有效措施, 避免被害人因面对被告人作证或回忆被害经过而再度被害。至于具体有效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借鉴1986年《联邦德国被害人保护法》、《澳大利亚刑事诉讼 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24.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局将直接影响到其切身利益;其二则是作为诉讼主体在诉讼中承担主要的权利义务,即原告或被告的权利义务。因此,当事人,是指在诉讼中承担主要的权利 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决定立案时,被害人的报案、控告才能导致刑事公诉的开始。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无权单独或与公诉机关做出起诉书;被害人无权控制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28.html -
了解详情
的嫌疑人,我国又缺少有效的救济机制。首先,虽然在现行法规定嫌疑人的权利受到伤害的时候有权提起诉讼,控告,但是律师在侦察阶段并没有与嫌疑人通讯的 : (1)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北京日报2005-6-27 参考文献: (1)《人权法学》 李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