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以出卖为目的的倒卖外国妇女的行为是否构成拐卖妇女罪的答复》,2000年3月20日,两高、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 主观方面特征,如果有证据证明有关场所经营管理者与拐卖妇女的犯罪人事前通谋的,二者构成共同犯罪,对该经营管理者也要以拐卖妇女罪的共犯论处;同时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389.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了运送毒贩进行毒品交易的行为,如何判定被告人主观上对毒品交易是否明知,以及是否存在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进而准确认定罪责,在实践中存在争议,且与公众 辩解来推翻这一推定。 2.被告人与毒贩虽未共谋但有意思联络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二人以上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即除了包含主观故意中认识和意志因素的内容外,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08.html -
了解详情
论处,其原因就在于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程度不够。因此,考查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要的是从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包括可能性后果)、社会影响的 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意图的认定及证据的收集。二是注重共同要件,忽视具体要件。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与具体要件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56.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界观点不一,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界定国家工作人员范围时屡屡发生歧义。如公务员是否包括集体公务人员、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由于刑事立法的模糊难以界定。3.概念和术语 共同犯罪理论在刑法学中已形成了科学的理论模式,它是认定一切犯罪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基础。然而,这一基本理论在刑事立法中却没有得到全面贯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42.html -
了解详情
相同也要求法定危害结果的发生,否则就不构成犯罪。共同的危害结果是过失共同犯罪的关键所在,就只有危害性的共同过失行为本身来看,它的危险性显然还是一 要考察行为人的过失类型,又要考察行为人在过失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13]在这里法律地位是否平等可以决定是否追究同等责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不同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98.html -
了解详情
也使大多数学者的见解;但是要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过失犯罪,在客观上毕竟还存在着必须解决行为人实际上是否具有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能力的问题,仅仅为了犯罪 注意义务的目的是要为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是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保证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和谐、有序,推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注意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99.html -
了解详情
为立功。 关于立功从宽处罚的把握,应以功是否足以抵罪为标准。在毒品共同犯罪案件中,毒枭、毒品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共同犯罪的主犯、职业毒犯、毒品惯犯等,由于 为主犯或者从犯的,应当依法认定。没有实施毒品犯罪的共同故意,仅在客观上为相互关联的毒品犯罪上下家,不构成共同犯罪,但为了诉讼便利可并案审理。审理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185.html -
了解详情
12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以出卖为目的的倒卖外国妇女的行为是否构成拐卖妇女罪的答复》,2000年3月20日,两高、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 主观方面特征,如果有证据证明有关场所经营管理者与拐卖妇女的犯罪人事前通谋的,二者构成共同犯罪,对该经营管理者也要以拐卖妇女罪的共犯论处;同时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294.html -
了解详情
遂裁定维持原判。 以上三个案例存在的关键问题是: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 是否存在部分共犯成立犯罪中止, 其他共犯成立犯罪既遂的情形? 对以上问题, 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 按照共同犯罪的刑法规定和犯罪构成理论, 如果部分共犯既遂, 则全案所有共犯均属于既遂, 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83.html -
了解详情
可分为肯定说、否定说、限制肯定说三种主张。肯定说,即主张共同过失犯罪构成共同犯罪,持该观点的如日本刑法学者牧野英一[1]、意大利著名刑法学者 犯罪的组成部分,因为二者是不同的犯罪。 其次,行为人之间是否具有犯意同谋,并非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要件。刑法之所以规定共同犯罪,并不是因为行为人之间具有犯意同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