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下,仍有特别强调细密立法观、降低立法抽象性的必要,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坚持细密立法观要求在刑法条文设计、罪状表述、立法用语等方面应力求详备 :行为的主观罪过,即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或过失;行为的客观形式即作为与不作为;行为的危害结果;因果关系。 也有学者认为,犯罪构成体系应当包括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82.html -
了解详情
明文规定,对其按犯罪处理,就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可以说,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理解法律的明文规定是前提。正确理解法律的明文规定,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 真实,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法官运用证据所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案件发生的客观真实情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所谓法律真实,也称主观真实或推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66.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于被告人的话”[18];超出法条客观意义之外进行解释,其合法性根据是什么?如果解释的目的在于保护法益的话,那么如何看待罪刑法定原则的约束作用?因而扩大解释的 已经比较明确地体现这一点。实际上,对于事实存在疑问时有利于被告可以与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相联系。前苏联一位学者曾指出:“很难找到另一项法律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84.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犯罪客体不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它可能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要求,它不是犯罪构成要件。 笔者认为,犯罪客体是具有 犯罪客体产生变异。由此可见,若要进一步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对一些犯罪的犯罪客体应明文规定,以限制人们滥用扩张解释来阐述犯罪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主体要件。 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384.html -
了解详情
了社会治安秩序。 同时,在刑事犯罪中7080%左右是青少年犯罪。严峻的客观形势,迫使人们不得不开 拓视野,寻求新的犯罪对策。依靠全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手段预防 。但在以法律为主调控社会的 新的历史时期,严打政策的法律化才是必由之路。 其五,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为严打刑事政策的刑法化奠定了基础。1997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35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因为其正当性而获得合法性,政策则是以合法性获取了正当性。政策的贯彻必须以罪刑法定原则为圭臬,必须以法律的规范性为前提。不能仅仅因为追求社会效果 但也不一定按照危险方法论处。因为还要考虑因果关系、特殊法条的因素。 其三,刑法中的行为并非完全是客观的,其还与行为人主观内容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过失的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7.html -
了解详情
上,再进行实质判断,这种实质判断受到构成要件的限制,并不存在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问题。就此而言,所谓形式客观和实质客观二元基准结合说并不能成立,因为它与实质 了未遂行为二故意+是构成因素的行为-结果的公式。如果贯彻他的观点,缺少作为犯罪构成必备要素的危害结果和因果关系,就是缺少刑事责任的客观根据,不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22.html -
了解详情
上,再进行实质判断,这种实质判断受到构成要件的限制,并不存在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问题。就此而言,所谓形式客观和实质客观二元基准结合说并不能成立,因为它与实质 了未遂行为二故意+是构成因素的行为-结果的公式。如果贯彻他的观点,缺少作为犯罪构成必备要素的危害结果和因果关系,就是缺少刑事责任的客观根据,不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086.html -
了解详情
(四)刑罚更加人道化 三、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国刑法之人权保障的建议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有待于进一步切实贯彻 (二)应当考虑在刑法典总则中增设未成年人犯罪 的,不得定罪处罚。从而在刑法中确立了罪刑法定的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被认为是中国刑法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表明中国刑法由偏重对社会整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83.html -
了解详情
的。如果从属性上看,社会危害性当然是犯罪的客观属性,犯罪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如果从社会危害性的评价要素上看,仅凭行为客观危害 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即使是为了贯彻罪刑法定原则而彰显刑事违法性的规范功能,也不能以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