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现代意义上从当事人举证角度理解的证明责任概念尚未出现。据考证,有关证明责任的规定最早出现在清政府1910年起草的《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注释2:该 的同时,英美法系的证明责任理论也被逐渐介绍到了国内。19世纪末,几乎与德国同时,美国学者赛叶(Thayer)在1890年发表的《证明责任论》一文中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13.html -
了解详情
贝克的不适用规范说 罗森贝克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问题,说到底,就是法官在争议事实真伪不明时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罗森贝克是这样建构其证明 责任问题[M],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28页。 [7](德〕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庄敬华译,4页。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21.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式进行审查。 在审查和辩论过程中,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明材料。但是,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明材料并不是要将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制度移植或者应用到民事执行 法学论丛》第2卷第1期(1972年)。 [7]杨与龄:《强制执行法论》,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134页。 [8]参见[日]高桥宏志:《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02.html -
了解详情
辩论的。由此可见,所谓苏维埃民事诉讼的辩论原则就是:当事人有权引证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处分证据;检察长有权证明案件的情况,而法院则有权调查对案件有意义的 后果。 将收集、提供证据的责任置于当事人的第三项理由是这样选择符合效率的要求。绝大多数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是发生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他们不仅最了解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37.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规范,而仅在实体法中就个别、特定法律要件事实的证明责任分配作出了规定。在民事诉讼中法官一般是根据实体法的规定确定证明责任的分配。对于这些国家而言,证明责任显然属于 法;对于仅与审判程序之推进有关的证明责任问题,则应识别为程序问题,适用法院地法。莫里斯主编的《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中,对证明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8.html -
了解详情
到诉讼欺诈侵权责任的特殊性,必须在程序方面进行考虑。换言之,并不是加害人的任何起诉行为都可能构成诉讼欺诈,因为公民享有依法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而不一定是 条规定:恶意对他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进行违法犯罪告发,起诉或告发的事实被证明不成立,并且给受害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9]王利明教授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4.html -
了解详情
在辩论主义(Verhandlungsmaxime)基础上,诉讼资料的范围及证明的必要性,均受制于当事人的行为,实体真实的发现仅仅是民事诉讼的从属目的,或偶然结果,而 诉讼模式,适用处分权主义、辩论主义、公开主义并严格施行证明责任理论等;后者以实体事项并无争议为前提,适用职权进行主义、职权探知主义、书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69.html -
了解详情
了事实推定后,其对个案诉讼前已分配好的证明责任有什么影响即事实推定的效力问题。为了更为清楚的讨论这个问题,我们把事实推定 :一个功能的视角以民事诉讼为背景[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5]李浩.事实真伪不明处置办法之比较[J].法商研究, 2005, (3). [6]肖建国.论民事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95.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证人的陈述是否诚实可靠,不能直接用来证明刑事被告人是否有罪,或者民事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应否承担责任。[28] 这种观点敏锐把握了美国判例中对于测谎结论用于补 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页7。 [23] 邹积超:《论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载《中国司法鉴定》2004年第3期。 [24] 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9.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由此决定了先予执行制度在审理方式、证据方法以及证明度等问题上与本案诉讼的要求无异。但财产保全不同,财产保全是一种单方审理的 中的几个问题[J].人民司法,2002,(10). {4}周翠.论民事诉讼中的临时性救济制度[M]//陈光中,江伟.诉讼法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