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享有经营权。《企业法》第2条也规定了经营权。其次,从企业资产经营过程来看,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也是经营权。第二种观点认为是法人所有权。[4]该种 法人财产权主体权利不明、责任不清,国有资产实际上处于无人负责,低效运营的状态,即所谓产权主体的“缺位”。[10]另一方面,根据现行法律,国有企业并不能享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6.html -
了解详情
构建架桥铺路。 「关键词」“债转股” 现行法律体系 《债权股特别法》 一、引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而陷入经营困境,原因之一就是国企对银行负债过 评论》2000年第1期,第72页。 [14]黄志凌、曲各磊:资产管理公司与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财贸经济》1999年第10期,第30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8.html -
了解详情
漏洞:目前,我国对MBO的法律规定,更多的是涉及国有及集体资产转让的规定,包括《国有公司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公司国有资产管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于难以实施和监督,从而导致“所有者缺位”现象。由于国有企业的代理人是受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全民的政府)部分委托经营企业的,受托人的个人行为对企业的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87.html -
了解详情
结构的国企改革新模式的姿态出现,保护国有资产应是主线。 (一)收购主体问题的法律经济分析 MBO的收购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但何谓管理层,管理层应具备 款规定,借款人用贷款进行股本权益性投资或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的,由贷款人对其部分或全部贷款加收利息;情节特别严重的,由贷款人停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86.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机构投资者,其最终的“委托人”(即所有者)都是清楚的自然人。所以,西方的公司治理结构之链条中,只可能在一个环节上(即经营者环节)出问题;而中国 一旦外部性实现了内部化,就能激励他们关心国企的经营状况,最终,他们获得了丰厚私利,国企也得到了良好发展,国有资产也实现了保值、增值。 与“实在私有化”相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7.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职能中有一条银行应该参与所贷款的企业的策略制定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这一点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建立一 银行制裁,贷款银行可要求金融同业联手制裁甚至采取法律手段收贷。 注释: [1]华金秋。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不良资产新视点。 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 杨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7.html -
了解详情
负责的民营化执行机构。当前,国资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多重的,既要管理经营国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要推动各种形式的国企改制。其多重目标存在冲突。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55] 例如,国务院“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国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80.html -
了解详情
利用其进行外资并购,规避我国法律,甚或扰乱并购秩序以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工具。所以,我国的法律和政策应当对利用离岸公司从事并购活动的模式给予高度重视 公司进行并购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国有资产流失的局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经营模式,经营者或掌握实际支配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30.html -
了解详情
上市公司收购比较如 1.上市公司收购与兼并 我国的规范性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兼并是在1989年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 d个人与他所经营的投资公司,单位信托或其他投资者;e.一个金融顾问与他的持股方而的顾客;f.目标公司的董事。我国未来的收购法律应当在借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0477.html -
了解详情
整体或部分变更的一系列法律活动的过程。 1、主营业务突出、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具有独立经营能力。 通过改制重组完善和突出主营业务(应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0%左右) 企业股权变动的特殊程序要求(审批、评估、进场交易、国有资产登记等)。 3、企业的业务 主要核查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情况、业务变化情况、业务资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9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