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遗留的证据的行为,包括痕迹等物证、书证。如果行为人在完成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后,并非出于以上目的,而是出于报复等目的伤害、杀害被害人或其他人的 而当场使用暴力,但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应当构成抢劫罪(未遂)。因此,应当以基础行为是否获得财物和后续行为是否构成轻伤为标准,正确认定以下四种情况下转化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16.html -
了解详情
、骗取等非法手段。 如果认为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除了侵吞外,不包括盗窃、诈骗等非法手段,那么对采用盗窃、骗取等非法手段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 便利、劳务上的便利? 对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劳务上的便利侵占单位财物的,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职务就是工作,利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85.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条件 依照刑法第269条的规定,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是决定先行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发展为抢劫罪的实质所在。对于当场概念,同样也存在几种理解观点。 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共犯。 另外,未实施先行行为的人帮助实施了后行行为,是否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共犯?笔者认为不能,其理由是:第一、转化型抢劫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189.html -
了解详情
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 我们同意第二种意见,被告人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分析他在主观上是否具有故意、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从整个案情的事实来 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数额特别巨大是指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进行集资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这里的情节特别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66.html -
了解详情
之定性[A].陈兴良.刑事法判解(第2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486-496. [23]潘晓甫,王克先.伪造民事证据是否构成犯罪.见中国检察日报正义网(www.jcrb.com). [24]冯军(译).德国刑法典[Z].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58. [26]高铭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42.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理解与运用邓明友律师最近咨询了许多关于诈骗的问题,有咨询是否构成诈骗罪的;有咨询是否是诈骗的;有咨询诈骗罪量刑的;有咨询相关法律依据 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1〕7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40.html -
了解详情
抓捕时抗拒并采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方法即构成转化型抢劫罪,不必以当时获取财物是否构成盗窃、诈骗、抢夺罪所规定的数额较大为标准。第二种观点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予以量刑处罚。对于行为人盗窃、诈骗、抢夺没有取得财物即被发现,其为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91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之定性[A].陈兴良.刑事法判解(第2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486-496. [23]潘晓甫,王克先.伪造民事证据是否构成犯罪.见中国检察日报正义网(www.jcrb.com). [24]冯军(译).德国刑法典[Z].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58. [26]高铭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的法条之间,也存在于同一法律的不同条文之间。而对于某一法条内部是否能够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学界则少有研究。笔者认为,从法条竞合的法律实质 的作用判处刑罚。在这个司法解释中,一方面,最高司法机关实际上回避了单位内部责任人员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另一方面,《批复》中规定可不区分主犯、从犯的同时,并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8.html -
了解详情
介入户的中概念中,否则,有悖立法原意。在衡量一处所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户,应考虑该处所是否足以提供权利保障以及秩序的安 定感。因此,法律意义上的 在司法认定中不能忽略这种情况的存在。 3.3.2 客观条件 行为人在先行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后,还必须当场使用暴力 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这一客观条件可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