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不具有法定证据形式才未被采纳吗?笔者认为,测谎结论之所以不能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并非由于它没有在七种证据表现形式之列(我们可以将它纳入 主体无权使用这些强制措施。也就是说,在刑事诉讼中,收集证据的主体不合法是可能导致证据丧失合法性的。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这就决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84.html -
了解详情
束缚的理论预设。只要有解决纠纷之需要,一般皆可列为当事人。这样,司法实践就令得英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范围不断扩张。[7]如英国《污染控制法》规定,对于公害诉讼 被害地域的居民加入为原告,当事人才为适格。 另外,有人主张有必要承认无生命体在特定环境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克里斯托弗?斯通在《树林应有诉讼资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343.html -
了解详情
参与、协助和指导下,一起推动诉讼程序的进行。按照协同主义的诉讼理念,现代民事诉讼既要利用当事人主义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当事人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利用职权 程序相称原理、程序选择权保护原理、系争外利益保护原理作为修法的基本原理。 2.民事检察监督 近年来,如何对待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引发了学界和实务界内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9.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而言,其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不能仅止于推动诉讼程序的运行层面,更应在作为裁判基础的事实、证据与法律适用等裁判资料的形成层面给予当事人适当的协助 [35]参见前引[13],山本和彦文。 [36]参见姜世明:《2002年德国民事诉讼法改革》,载《月旦法学教室》2002年第1期。 [37]判例出处分别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06.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殊规定涉外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在涉民事诉讼中,依照法定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涉外民事诉讼的送达,包括 的中央机关;或者有关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我国驻有关成员国使馆——成员国指定的中央机关。(二)委托我国驻外使、领馆代为送达 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028.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权的保障 不像其他国家在宪法上确认听审请求权那样,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听审请求权,然而,基于宪法有关尊重人格尊严以及尊重和保障人权之规定,我国公民 可以通过上诉或者申请再审进行救济。 第二,加强法官的释明权 释明权,是指当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主张或陈述的意思不明确、不充分,或有不当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883.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案件不错而已,错则全错。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行使诉讼权,旨在解决民事争议,保护自身的民事权益。因此,无论是诉讼活动的哪一阶段,在为使自己达到 案件,夫妻偶尔吵架动了手,或因婆媳不和,姑嫂不和,没有住房等原因,诉讼到法院,原告是找茬出气,而被告则一时被蒙在鼓里,因此,被告人惊愕,应诉时感到难为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034.html -
了解详情
特征:即客观性、关联性和法律性。 客观性,是指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民事诉讼要解决的是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问题。任何一个民事 本来面貌,而恰恰是通过法定程序赋于证据法律性以保证其客观真实性。正因为诉讼证据具有法律性,所以法律才对法院审判人员提出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收集和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60.html -
了解详情
,其司法认知对象都不包括预决事实。 从上述分析可知,预决事实不符合司法认知的内涵,不应作为司法认知对象,其效力应该从其他角度来考虑。 (二)预决事实 中认定的事实,而不应扩张到作为判决理由的事实。 (四)民事诉讼中运用预决事实的具体程序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果一方当事人提出某项事实属于预决事实并提出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82.html -
了解详情
担保不属于民商事担保行为,而是属于诉讼行为。 2.民事调解协议和执行过程中担保的性质。在民事诉讼中,经过调解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制作调解书 达成合意。实质上,暂缓执行是申请执行人同意被执行人延期履行义务,此时提供担保的目的是当被执行人在暂缓期限届满后仍不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