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但例外地也存在否定犯罪成立的构成要件要素,这便是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如《刑法》第389条第3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 学五十年》,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531页。 [78]马荣春:《再论刑法因果关系》,《当代法学》2010年第3期。 [79]前引[64],刘艳红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2.html -
了解详情
的施行的场合,除了自己直接实现了相应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的人之外,并不能肯定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具备相应犯罪的构成要件该当性。[5](p293) 如果尊重上述直观的 间却离直接间接模式渐行渐远。 首先,如何理解构成要件行为以及构成要件行为的一部分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是以单独正犯为原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1764.html -
了解详情
的客观面与主观面,古典犯罪论体系持的是客观论的立场。相应地,由于作为不法之评价对象的构成要件只涉及外在的行为与行为所造成的法益侵害或危险,则 。 从目的主义将故意安放到构成要件之后,过失犯有无主观构成要件的问题,刑法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多数见解认为,过失犯构造中的构成要件层面不需要区分主观构成要件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664.html -
了解详情
的树瘤,应该就是指犯罪论体系。犯罪论体系与其说是法律规定,不如说是刑法定罪的方法论。例如,贝林的构成要件就是建立在罪刑法定原则基础之上,为罪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292以下. ⑷参见:高铭暄.新中国刑法科学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84. [1]杨兴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174.html -
了解详情
形态论所论及之形态,并非我国刑法学界一般研讨之犯罪停止形态、罪数形态等理解,而是针对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对应的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三 ].付立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任海涛.共同犯罪立法模式比较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177. [11]黄荣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039.html -
了解详情
人死亡时,行为必然同时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那么此时和交通肇事罪的关系究竟应当如何加以把握,这是竞合论研讨的课题。 我国学者陈兴良教授将法条竞 目的,但无论如何,一般从谦抑性着眼,刑法解释在提高犯罪的构成要件的门槛上,才是值得允许的,而此时显然扩大了犯罪的成立范围,并不可取。此外我国《道路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2683.html -
了解详情
,有观点认为,刑法第13条犯罪概念既要求立法者根据行为的性质、情节,将应受刑罚处罚的社会危害性行为规定为犯罪,又要求司法机关解释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时,应使 的规范的要素排斥了客观、描述性、价值中立的构成要件,但即使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刑事实体法上告诉乃论之罪等的过滤与刑事诉讼法上微害不起诉及缓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37.html -
了解详情
外,还必须同时具备违法性与有责性才能构成犯罪。形式的刑法解释论与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争是大陆法系不同的构成要件理论(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之争的产物 的判断包括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两个方面,并且认为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是可能存在冲突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事实上存在着实质上值得科处刑罚但缺乏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59.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识判断,应当在犯罪论领域讨论,而不应当将行为的意识问题纳入行为论领域讨论。自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被发现以来,对于意识( 第4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44145. {2}柯耀程.刑法构成要件解析[M]:上海: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70. {3}{德}汉斯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517.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识判断,应当在犯罪论领域讨论,而不应当将行为的意识问题纳入行为论领域讨论。自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被发现以来,对于意识( 第4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44145. {2}柯耀程.刑法构成要件解析[M]:上海: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70. {3}{德}汉斯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5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