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明知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 或目的等要素,可以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予以推断(inferred)。这里所指的是运用间接证据或事实推定认定事实的情况[8],与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中所确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641.html -
了解详情
却仍然去实施这种行为。⑷古代刑法之故,相当于今日刑法故意(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有认识过失相结合的概念。 以过、过失等与故相对应的概念反证,也能 有意而为之,系直接故意;预见犯罪构成事实之发生而其发生不违背行为人本意,系间接故意。 至今之97《刑法》(1997年《刑法》),犯罪故意基本沿袭28刑法之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132.html -
了解详情
共犯论被誉为刑法理论中的绝望之章、黑暗之章,其理论复杂程度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加之部分学者并未结合我国立法之实际情况,将国外之理论盲目引进更使得此种情形变本加厉。例如,近年来不断有学者主张引入犯罪事实支配论、共谋共同正犯论、间接正犯理论等学说。其实,犯罪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039.html -
了解详情
;言词证据、实物证据、司法认知。[12]也有人认为美国证据种类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证据形式分为证人证言、书证、物证及演示证据。[13]由此看来,大陆学者 与案件主要事实有直接的关联性,证明力较强,间接证据与主要案件事实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只有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另外,直接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0576.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类型化的方法就是将证明对象根据要素的数量进一步具体化,由裁判者根据要素结合的强度作为判断的基础,对所有的客观和主观的案件事实进行整体的观察, 会发生危害结果,那就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从而就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是间接故意了。[32] 3. 如果能够证明行为人是在强烈情绪刺激而导致认知失调或者丧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019.html -
了解详情
人为达到其他目的而实施的行为的附带结果。 行为人是否接受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是决定间接故意成立的根据。如果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结果持接受态度,尽管该结果只是其 阻却事由四部分[26],从而采用了原则/例外思考、正面检验/反面检验相结合的交互检验的刑法方法论。 之所以要进行正反两面的检验,主要是考虑到: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387.html -
了解详情
。[14] 笔者认同此类观点中将该种情形以贪污罪定罪处罚的结论,但是,对其从间接故意的角度论证:非法占有目的的论证方式不敢苟同,因为此种思维模式明显地 是有着明确的认识的。以此为背景和基础,如果行为人在血本无归后无力退还公款,结合前面的主观认识和实际上存在的非法占有公款的事实,就属于典型的贪污罪;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598.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共同身份犯罪共同责任原则。共同身份犯罪把每个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指向共同的犯罪目标。所以,对于共同身份犯罪,首先 或胁从犯{22}{23}(P. 364),又存在不圆满之处。不圆满之处在于:间接实行犯应按照犯罪的单独实行犯论处{9}(P. 522),而胁从犯、从犯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25.html -
了解详情
简单解释。腐败现象离不开公共权力的运作。在一切社会中,腐败总是与公共权力结合在一起,人们通过运用、影响或操纵公共权力来达到私人目标,获得私人利益。与 三效果是指在刑事司法中讲究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与此同时,对间接性腐败犯罪,刑法调整同样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对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来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40.html -
了解详情
侵权行为。此案之后美国法院又作出了一些共同侵犯专利权的判决。[5]1909年,间接侵权得到美国最高法院的认可。这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审理了Leeds and Catlin ,起草者一再强调要把(c)、(d)两款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意在表明间接侵权和专利权滥用之间相互呼应,互为制约的关系。从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7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