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刑法典将1979年刑法典中的反革命罪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取消了反革命目的的规定。在笔者看来,这是中国刑事立法摆脱意识形态桎梏、朝着立法科学化迈进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5]刘宪权,吴允锋.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学,2001(7). [6]顾晓宁.简析票据诈骗罪的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1.html -
了解详情
不规定单位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那么只能就手段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而不能追究目的行为的刑事责任,不符合牵连犯的构成原则。 (二)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本 推定,经发卡行催收后仍拒不归还既是行为的一个客观方面,又是推定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依据。区别行为人是主观恶意的拒不归还还是存在合理的客观因素的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04.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形式进行诈骗但完全与经济活动无关的合同不应包括在内,如行为人虚构父亲生病目的是骗取他人钱财而向他人借钱所写的借款合同。 必须明确,合同诈骗罪中 财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上述款项无法归还的,就可认定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三、合同诈骗罪的数额 成立合同诈骗罪的条件之一是数额较大。合同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12.html -
了解详情
,以高息为诱饵,并以签定会员协议、营销协议、连锁营销协议的方式,非法向社会公众变相吸储资金,共计18488人次,总金额达人民币33607.6万元,美金2 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记要》则进一步明确列出了七种行为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故意,除上述已有的四种外,其他是: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52.html -
了解详情
担保的真实性。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仅证明行为人有欺诈行为、试图影响贷款人达到贷款之目的,但不能仅据此认定构成贷款诈骗罪。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了 和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不同,在构成贷款诈骗犯罪上呈现出相应的差异。 ■非法占有目的评判依据的差异 在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不同条件下,银行方面作出贷款决定赖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70.html -
了解详情
不规定单位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那么只能就手段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而不能追究目的行为的刑事责任,不符合牵连犯的构成原则。 (二)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本 推定,经发卡行催收后仍拒不归还既是行为的一个客观方面,又是推定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依据。区别行为人是主观恶意的拒不归还还是存在合理的客观因素的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624.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行为人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虚构事实,并伪造证据,以达到其骗取保险金的目的。 3.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骗取保险金。保险公司不是对任何事故都 不至于出现混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场合,刑法分则条文往往并不明文规定非法占有目的。因为法律是欲以极少数的条文,网罗极复杂的社会生活,以便于适用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36.html -
了解详情
的变动遵循登记原则。相对应,动产就是指不动产之外的其他物,动产的变动遵循占有交付原则。由于不动产不可移动及登记变动原则的限制,各国对于不动产能否成为侵占对象有着 非法占有与侵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拒不退还是指行为人怀着坚定的非法占有目的,无正当理由,有能力退还、退赔而不退还、退赔。 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33.html -
了解详情
4)行为人的诱骗行为致使对方当事人自愿地与行为人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义务,行为人非法获得了财物;(5)作为债务人的行为人,向第三人隐瞒未经债权人同意的 目的不是合同诈骗罪的唯一主观要件,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构成中无意履行合同意念与非法占有目的并存。我们认为,持否定意见的几种观点均值得商榷,都存在一定不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69.html -
了解详情
这之前或这之后则不成立本罪。成立普通诈骗罪的按普通诈骗罪论处;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则按合同纠纷处理。本罪如与金融诈骗犯罪发生法条竞合,则按 相对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然后通过双方履行该法律行为谋取一定的非法利益,其实质是间接牟利;而合同诈骗罪虽然客观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