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隐含法律”可能是一些抽象的原则,也可能是一些不言而喻的事实,也可能是一些经过合理推理的结论。只有发现了这些“隐含法律”,法官才能够清晰地分辨哪些案件 由法官根据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价值和精神、法律思维方法以及法律的具体操作规范所构建的审判规范,也即判决理由。在个案中,判决理由就是法律。人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2689.html -
了解详情
从中国司法实践价值取向来考量 张卫平教授指出,证明责任分配理论要研究和探讨的正是应当根据什么因素来决定谁承担不利后果,以及为什么要由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规范出发型诉讼思维模式。在证明责任分配上更追求严密的逻辑性、分配的标准性和统一性。 诉讼中,法官坚持法律要件分类说这一基本证明责任分配原则。即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548.html -
了解详情
偷懒的嫌疑,而且直接省略了论证过程,违背了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逸[13]的原则,与法官应承担的论证说理义务严重不符。 3,解释性适用 钱钟书、人民文学出版社诉胥 中的自由裁量权就成了当务之急,拉伦茨的法益衡量为我们提供了方向。[30]而Alexy的原则理论运用数理思维,通过科学计量的方法,回答了价值判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175.html -
了解详情
一样,并且要以逻辑这一类东西作为基础。{4}(P17-P18)所以,遵循先例是英美法最基本的原则,而不是说首先要创造案例,遵循先例就要进行系统的寻找 就必须先正确掌握这些民法概念。司法实践中,法官正是以法律的概念为基础进行规范性的、逻辑性的法律思维,进而对案件做出裁判的。一旦离开了法律概念,法律思维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007.html -
了解详情
流于形式。在笔者看来,裁判思维的异化、利益衡量的滥用,其原因或多或少可归结于严格刻板的依法裁判。制定法实证主义的主要目的之一曾在于防止法官擅用造法权对案件 的一个方向。而判例法国家也开始将历史沉淀下来的合理要素形成法律原则并通过向后的约束力,不断将该原则予以巩固。上述发展路径及其轨迹,值得我们深思。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268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不明确、或有两个以上彼此冲突的法律规定、或法律规定与法官自己的判断相矛盾,他就会根据上一层级的法律规则或原则,借助各种解释方法来支持、证立 化的过程而已。[22]这种先有结论后找理由的思维模式被称之为结论先导或结论主导型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下,法官在听取当事人的最初陈述以后就已对案件有了大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972.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原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依法为准绳,判案所认定的事实必须是客观的,所运用的法律必须是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导致法官在审判中 推理的运用 1、综合运用各种推理方式,加强实质推理在审判中的运用 法官审理案件必须综合各种推理思维,将各种推理方式运用到司法过程中去。形式推理在面对简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5579.html -
了解详情
两位法官的争论焦点仅仅是,适用于该案例的法律究竟是什么,法官采取的外部观察者的视角使这一思维过程从宏观上远远超出了法律的界限(法律自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前者不是严重的,不使遗嘱失效,后者则严重到使遗嘱失效的程度。所以,像公序良俗这样的原则是抽象的,应该对案情进行具体分析以作决断,仅仅因为一种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280.html -
了解详情
论》的修订版。根据罗尔斯的理论,作为公平的正义是由两条具有优先序的原则构成的:第一条原则是自由原则,第二条原则是平等原则。[2]有学者说,公平是 特别强调三个论证主体都应当首先要把自己当作第一目标听众,也就是要求公安人员、检察官和法官在司法决策过程中都要有理由说服自己,不能只喊口号或者只发表主张,不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278.html -
了解详情
:一是英美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证人心理和陪审员心理的研究上。而我国证明心理研究不仅应当把职业法官的裁判心理作为研究对象,还应当把争讼双方及其他参与人的 参见李安:《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32页。 [25][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4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