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诉讼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财产性利益的目的。 行为人明知自己以虚假的事实和证据提起民事 法院当作自己实施犯罪行为的工具,通过法院形式上的合法行为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 3.关于财产处分和财产交付。大陆法系国家大多数对诈骗罪的财产交付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74.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难度。从法理上讲,盗窃罪和侵占罪都属侵犯财产罪的范畴,都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但两罪在客观方面又有区别,依据司法实践并结合法理,本人 变更,相对而言,容易一些。而无形物成为侵占罪的对象,在理解上存在争议,就所占有的实物自身的价值来看,很难以侵占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由于这些物品所代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522.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方面。判断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明知自己 无履行能力而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还是有部分履行合同能力,用夸 大履行能力的方法,使对方 是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和行为,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坐等对方履约上当,在获得非法利益后,推托、搪塞甚至逃跑,还是对履行合同有较积极的态度,既取得一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89.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成为刑法意义上的分赃。杨某虽没有返还赃物的请求权,但侵占罪仅以非法占有他人之物为前提,而不以给付人在民法上有返还请求权为必要,物的所有权也 某继续占有赃物的行为性质,属窝赃行为的持续。 江西丰城市法院幸群:本案中,合法持有他人财物是侵占罪成立的前提。它既说明了持有行为的法律性质,也说明了持有的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18.html -
了解详情
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是区分两者的关键。3)主观论: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笔者认为,这三种观点都过于片面和绝对,相比之下,全面分析更为 会积极地去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这种情况下,合同诈骗犯罪份子往往是签定合同非法拿到对方财物后立即消失或者再三推脱逃避对方的履约要求。也有的合同诈骗的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23.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返还原物、保管人是否可以向侵权人提起返还财产之诉、诉讼时效届满后依据什么继续占有他人财产等,这些均需要在立法中予以系统、明确,作合理的解释。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这种法律关系不明确,对占有在认识和区分方面均相当滞后,使大量合法占有未能得到有力保护,非法占有又未能得到应有的惩罚,而实践中主张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45.html -
了解详情
竭力推行“教化”,而这种教化的卓有成效的标志之一就是当地能“路不拾遗”。拾得人占有遗失物要受到道德谴责,一些地方官还自订“条教”,劝诱百姓路不拾遗。这一倾向虽 “论遗失物之拾得”,《山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二期。10.陈兴良:“非法占有他人遗忘在特定场所之财物的定性”,《法学前沿》(第一辑),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37.html -
了解详情
,当受托人享有占有权时,委托人即无此权利,若标的物遭受他人非法侵害,唯有受托人有权提起非法侵占之诉,委托人只有在标的物受到持久性损害从而侵害其未来利益时 的实际管领和控制”,并被区分为所有人占有与非所有人占有、合法占有与非法占有、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18〕“占有权”是所有权的一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53.html -
了解详情
即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xii]侵犯商标权,是指“不法侵害他人注册商标权”的行为。[xiii]笔者认为,凡违反法律规定而损害知识产品所有人专有 的特殊性。在侵权行为中,对于财产所有权的侵犯主要表现为侵占(即非法占有他人所有物的行为)、妨害(致使所有人无法充分行使权利的行为)和毁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56.html -
了解详情
在经济领域中起到了不可替带的桥梁作用,而犯罪分子利用合同实施诈骗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利用合同这一合法形式规避法律的现象越来越多。为打击这类 代理行为代理是代理人接受被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内与他人发生法律关系,而由被代理人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在签订履行合同中,代理人超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86.html -
了解详情